“滋滋——”夜幕微垂,在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原801省道路旁的86号小院的烤炉上就冒起了白烟,肥瘦相间的羊肉串在炭火上翻滚,油星子噼里啪啦溅在铁板上,混着孜然辣椒面的香味儿顺着风飘出半条街。穿蓝工装的小伙子们刚从化工园区下班,就往小院里冲:“老板,先来二斤羊肉串!一份烤鱼!冰镇啤酒整两箱!”
这热闹劲儿,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荒草没膝的破院?2023年初,王彦超看中这闲置十年的老房,花一个多月将400来平老屋改造成亮堂的复古风美食小院,4月营业后靠短视频引流,后来镇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客源更多、营业时间更长,小院重焕生机与烟火气。
每当夜幕降临,王彦超架起手机,打开直播,将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场景分享到抖音,“晚上下班一坐到这个小院里,撸着烤串唠着嗑,直接就洗掉了身上的‘班味’”来自化工园的食客郑超兴奋的说道。这座隐藏在闹市的小院不仅吸引了周边厂区的工人,就连从泰山游玩的外地游客也循着导航慕名而来。得益于磁窑镇不断完善的道路和通宵长明的路灯,十几张餐桌每日傍晚座无虚席,烟火升腾间,满是幸福生活的滋味。
酒足饭饱从86号小院踱步到中京路,晚风带着烤串的余味掠过肩头。中京路上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明亮的光晕铺在路上,乘凉游玩的人群熙熙攘攘。路边卖西瓜的刘福民正用小刀划开红瓤,刀尖挑着块瓜递过来:“尝尝?这灯亮得跟白天似的,多晚来都能挑着好瓜。”话音未落,前头财源街的喧嚣已顺着风溜过来。
“朋友们!这就是咱的新店,感谢各位老铁的支持!”财源街上,坐拥百万粉丝的本地姑娘“山鸡妹”徐迎迎举着自拍杆直播,向粉丝展示即将开业的新店。镜头里,曾经的老旧闲置门头房已焕新颜,宽大落地窗与利落格局尽显,屏幕上粉丝互动热烈,曾经的老旧闲置门头房摇身一变,即将成为新的“网红据点”。
“这片小院改成停车场,二十个车位妥妥的,开车来再不用绕路找地方。”路灯下,宽阔的硬化路面映出小店的轮廓,手机屏幕上的爱心图标哗哗跳动,随着生意的火爆,原先的小卖铺就显得拥挤局促,旺季常是人挤人,如今升级为二百多平的大商铺,搭配小院,不仅能容纳更多零食、百货,还专门规划了生鲜水果储存区,彻底告别了往日的局促。
从闲置多年的“老破小”到热热闹闹的网红小院,磁窑镇在闲置房盘活中展现的可不只是民生温度,更是其激活城镇闲置资源、盘活“庭院经济”的扎实实践与创新魄力。“近年来,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针对闲置厂房、闲置院落和废弃厂房、外租厂房、出租房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11处,督促整改问题隐患236处。”磁窑镇人大副主席苏强表示,磁窑发挥毗邻园区优势,树牢城市经营理念,通过整合资源、深挖特色、激发闲置资源潜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既将闲置资源变废为宝,又保障发展安全,为磁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让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可持续。
顺着海子河走,刘富的河畔农家院飘荡出出阵阵喧闹。曾经食品加工厂的六间家属院,如今被改得像模像样,河岸边搭着竹篱笆,院心老槐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我们看到这边路通了,环境好了,嗅到了商机,开春就租下了这六间家属院,改造成了现在的河畔农家乐,现在每天晚上都十几桌客人,可热闹了!”老板刘富笑着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磁窑镇的街巷里落地成了生动的图景,以闲置院落为支点,撬起了一场荒院变网红地“内涵式生长”,老房生新业态,既让居民在家门口捧起“新饭碗”,又用修好的柏油路、亮堂的路灯织密了生活的便利网。从86号小院的烟火气到“山鸡妹的网红小卖铺”的人间百味,磁窑镇用“小而美”的改造实践,诠释着小城镇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具象为百姓眼里“日子越过越旺”的真切获得感。
(掌上宁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