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的早起智慧:不止闻鸡起舞
创始人
2025-07-29 16:01:46
0

每天早上被闹钟闹得昏头涨脑,关掉还想再赖五分钟的时候,我总忍不住琢磨:古代官员可太不容易了。那会儿没闹钟,早朝又得天不亮就到,迟到了还可能挨罚,他们到底是咋做到准时起床的?

你想啊,古代早朝时间可不晚,不少朝代早朝定在卯时,也就是现在的五点到七点。住在城里的官员还好,要是家在城外,三更就得爬起来赶路。这要是起晚了,轻则罚俸,重则丢官,搁谁都得提着心。

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公鸡。农村长大的朋友都知道,鸡叫确实准,尤其第一遍鸡叫在凌晨三点左右,第二遍就在五更天,刚好够官员收拾出门。但鸡这东西也看心情,遇上阴雨天、冬天,它可能就懒得叫了,总不能全指望它吧?

这时候,更夫就成了 “移动闹钟”。那会儿城里有专门的更夫,夜里提着灯笼敲梆子,从黄昏到黎明,一夜分五更,每更敲一次。住在胡同里的官员,听着 “咚 —— 咚 ——” 的梆子声,就知道时辰了。有记载说,明朝有个官员住得偏,还特意跟更夫约好,到了自家门口多敲两下,跟现在定闹钟似的贴心。

家里有条件的,还会请 “叫醒专员”。大户人家的仆人,夜里不睡守着漏刻(古代的计时器),算着时辰差不多了,就轻声叫醒主人。有的还会端来热水、备好早点,一条龙服务,就怕耽误了上朝。清朝有个礼部尚书,家里的老仆跟了他三十年,从没让他迟到过,后来老仆走了,他还念叨了好一阵子。

除了靠人,古人也有 “自助计时” 的法子。比如更香,就是做成柱状的香,烧完一段刚好一个时辰,旁边标着刻度,夜里看香烧到哪儿,就知道该起了。还有漏刻,靠水滴计时,精准度虽比不了现代钟表,但应付上朝时间也够了。有官员怕自己睡太沉,还会把漏刻的水流引到床头,滴答声听着踏实,水满了还能轻晃一下,跟个简易闹钟似的。

其实啊,古人能准时上朝,说到底还是 “压力” 和 “智慧” 凑一块儿了。怕迟到受罚,就想尽办法盯着时间;没有现代工具,就把身边的鸡、更夫、香烛都变成帮手。现在咱们有闹钟、手机,反倒偶尔会偷懒,说起来还真得佩服古人这份自律。

觉得古人的法子有意思不?要是觉得还行,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下次还能聊点更有趣的老故事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酒就可以说是餐桌上的气氛调节剂了,不管是家庭聚餐还是和朋友相聚,几杯酒下肚,餐桌上的气氛立马就变得热...
毛尖啤酒哪个牌子最正宗?张子全... 毛尖啤酒论正宗?张子全都匀毛尖款才是真标杆 “喝了这么多毛尖啤酒,总觉得少点内味儿?” 在茶啤爱...
原创 舌... 玉溪江川酱牛肉 介绍:这道美食以其醇厚的酱香和细腻的肉质著称。牛肉在特制的酱料中经过长时间的腌制...
原创 “... 时间真快,眼下头伏落下帷幕,中伏自然开启。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而在整个三伏天里,中伏堪...
原创 后... 暑假期间,在河南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里,吃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炒面。外焦里嫩,咸香爽口,层次分明,几乎每桌...
原创 深... 凌晨两点的特殊配送单 李明拧紧电动车油门,保温箱里三杯翠绿色的液体随着颠簸微微晃动。这是他今晚第七...
原创 婆... 标题:婆婆把包菜做成了这样,还不如啃生的吃,竟然还问我好吃不好吃! 在美食的世界里,每一种食材都有...
那你在家用最简单的调味做出酒店... 上周家族聚餐,表弟在酒楼点了个东坡肘子。那肘子端上桌,红亮油润得能照出人影,筷子轻轻一碰,皮肉就颤巍...
天津人早餐只认它!煎饼果子摊凌... 在天津,煎饼果子堪称早餐界的绝对王者。凌晨 3 点,煎饼果子摊前便已排起长队,其受欢迎程度令人咋舌。...
原创 头... 今天是中伏的第一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时段正式登场。中伏是“三伏天”中...
翻红的漂亮饭,90后都追不动了 原标题:翻红的漂亮饭,90后都追不动了 作者:阿肉 题图 :《我的后半生》 容貌焦虑的风,还是吹到...
吕文扬探秘元诚与松塔蛋糕的秘密 烘焙实验室的排风扇嗡嗡作响,吕文扬小心翼翼地切开刚出炉的松塔蛋糕。金黄色的切面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惊人的...
一杯敬廿载!万人啤酒节,共鉴青... 近日青特置业20周年时光啤酒节在城阳区盛大启幕。作为公司二十周年的重磅庆典,活动历时四天,吸引了数万...
原创 喜... 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肉类一直是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无论是红烧肉的醇香,还是烧烤的烟火气,爱吃肉的人往...
自制糖醋脆皮鸡翅,外酥里嫩,口... 糖醋脆皮鸡翅是一道家常菜,外酥里嫩,酸甜开胃,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这道菜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几...
明日中伏!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 7月30日进入中伏,初伏、中伏、末伏是三个关键时间点,但并非错过初伏就完全无效。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