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不仅给患者带来乳房肿块、疼痛、皮肤改变等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面对乳腺癌这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的疾病,全国名中医郁仁存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徐咏梅主任,以“扶正祛邪、疏肝健脾补肾”为核心治疗理念,通过辨病辨证、整体局部与长期生活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患者身体机能的全面调理,帮助患者提升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癌能力。
初心如磐:中医之路的起点与坚守
徐咏梅的中医之路,始于家人的期望与支持。
“当时父母觉得家里得有人当大夫,这样有个小病小痛的时候,在医院里有认识的人比较好。”徐咏梅回忆说,“但因为我害怕解剖,十分抵触学医,后来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学中医。”
1988年,徐咏梅顺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开始了她的中医之旅。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医居然也要学习解剖,而且还要学习两个学期。没办法,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上了。”徐咏梅笑着说。
通过不断的努力,徐咏梅克服了心理困难,甚至取得了解剖学99分的优异成绩。这份坚持与执着,为她日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徐咏梅被分配到北京中医院肿瘤科工作。在北京中医院这片沃土上,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有幸拜师全国名中医郁仁存教授,开启了与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不懈斗争的征程。
徐咏梅恩师郁仁存教授
师承典范:中西结合,共抗肿瘤
“老师对病人特别好,很多时候病人挂不上号,老师能加号的就尽量加号,争取让每个患者都能看上病。另外,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跟师过程中,老师要求我们每个月都要写一篇笔记,还会有字数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老师会逐字逐句审阅,还会在后边写上指导语。”这种医者仁心和严谨的精神,让徐咏梅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西学中的大夫,郁老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种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徐咏梅。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徐咏梅深刻体会到了肿瘤患者群体的艰难与不易,也见证了医学进步带来的治疗手段的改善与提升。从最初的止吐药、升白药的应用,到新药物尤其是免疫治疗的投入使用,徐咏梅在欣喜之余,也对不良反应的增多产生了新的担忧。这种对肿瘤患者的深切关怀与对医学的严谨态度,让她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医智慧:乳腺癌的认知与治疗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源于古代医案,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肝气郁滞。女性因性格特点、疾病压力及内分泌不稳定等因素,更易患此病。徐咏梅指出,国内乳腺癌发病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和65岁以上年龄段,这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发病年龄上,更体现在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上。
治疗理念:扶正祛邪,疏肝、健脾、补肾
中医讲究“扶正祛邪”,这一理念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徐咏梅介绍,中医药可通过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功用的方剂,实现“低剂量、长时间”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帮助人体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功能,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中医药则能够为患者保驾护航,让治疗更加顺利,并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提升生存质量。
在治疗乳腺癌时,徐咏梅坚持“疏肝健脾补肾”的核心理念,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用药。例如,在术后化疗阶段,注重调补身体,增强患者体力,改善脾胃功能,减缓血象下降;在放疗阶段,采用清热养阴的方剂,以减轻放疗对身体的损伤;在内分泌治疗阶段,重视情绪调理和内分泌副反应的处理,选用丹栀逍遥散、知柏地黄丸等方剂来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
辨病辨证、整体局部与生活干预三结合
1.辨病辨证相结合
徐咏梅强调,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既要辨病又要辨证。辨病即针对乳腺癌这一特定疾病,根据疾病的证型选用具有散结作用的中药,如夏枯草、生牡蛎、浙贝母等;辨证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等,调整基础方药,实现个体化治疗。比如说,如果出现潮热、多汗等类似更年期的反应,一般采用丹栀逍遥散、知柏地黄丸。如果出现失眠、上热下寒的情况,采用含有桂枝剂的药物,调和营卫,沟通上下。
2.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除了内服中药外,徐咏梅还注重局部外用药的应用。在放疗等局部治疗时,配合使用外用药膏或贴敷,以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这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3.长期调整与生活方式干预
徐咏梅认为,她强调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心态等,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这种将医学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理念,为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
日常生活建议:细节之处见真章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日常生活的调摄同样重要。徐咏梅建议,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与辛辣食物;在运动方面,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在心态方面,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
文章只做科普分享,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不做诊疗,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