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火车还有一个小时就开,这回旅游,海陆空三结合,去时坐卧铺,到北海坐船去越南下龙湾再去河内,再由越南坐船去海口,到三亚后乘飞机回家,抓紧吃饭。
赵处长说。
我带了煎饼、咸菜、榨菜。她们说。
多数的是女校长,这次是省实验小学的校长考察,有几位我是认识的,有些熟。我打开包,她们就象撒米后的小鸡,都飞了过来。
这是什么,咋这么奇香。
这是新出锅的黑咸菜。
我说。
这黑咸菜,是前天才出锅的,飘满全庄的香味,依然留存,她们真是垂涎三尺。煎饼是石磨推碾的手工煎饼。
无拘无束的让我教她们吃。这会是农历三月初,大蒜苗刚刚返青,我带的是蒜苗白和几个没有成熟的大蒜头,她们吃的香。我比她们吃的更香。
我已经几十年吃饭没有这么香了!
她们说。
也几十年没有看人吃饭象你这样香了。看着我说。
他们挣抢的是小红薯咸菜,咸红辣椒配鲜蒜头。可谓饕餮盛宴。
她们问我如何制成。我告诉她们:下霜前几天,把菜砍倒,挂在绳子上晒几天,蔫巴了洗净,放入大缸里,一层菜一层粗盐,开始只放菜,等菜蔫的只有半缸时,在底下放入辣疙瘩(大头菜)和粗盐。菜以勺头菜、大头菜最好,雪里红次之,有时候还会放几个小红薯。放上平整的大红石头压上,这就是压缸石,青石头会被腌和冻坏的。这就标志进入交冬数九了。
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翻缸,主要是揉,把菜的汁揉出来,更好浸盐。这是最苦的活,冻手,冻的扎心。
经过霜雪的滋润,寒风的侵袭,新春的和煦,日月的精华。百天后,过年天气暖和了,在菜发酸前,取出挂晒。那缸里的汁水要保存好,有时候晒干了的菜还要浸几次汁。
把晒干的菜放入大锅里,倒入大缸里的所有汁,有时放一些整红辣椒和豆油。先是用大的木柴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煮,夜里锅底的温火不能灭,一般一天两夜,咸菜逐渐变黑。俗话说,一家煮咸菜满庄飘香。
新黑咸菜,就是刚出锅的,吃来特香。有一半多的黑咸菜封坛,坛子装好黑咸菜后,用晒干了的荷叶包在坛口,用细绳扎好,扣上碗,用活好的泥巴封上不露气,存三五年没事,这就是老咸菜。
游过下龙湾,在去往河内的路上,赵处长要求每人出一个节目。市里的女校长们多才多艺,故事多特别是唱歌不次于歌唱家。这时候有人提议,让黑咸菜来一个,就讲黑咸菜的故事。这黑咸菜专指我了。好的。
话说临近解放的时候,三爷爷为了生存,到东海贩盐,用木轱辘独轮车推有五百斤盐,一路艰辛到了大别山才卖完,收获不错。回到安徽与江苏交界处,吃饭,就是煎饼卷黑咸菜,里边有几粒花生米,一转眼看到一位姑娘,食指放在嘴上,直流口水。他好心给了她一点煎饼卷黑咸菜和几粒花生米,那姑娘吃得特香。
他没有在意,走了几步,那姑娘跟着他,一直跟着。
三爷爷索性管个饱,让她坐上独轮车,一口气推回了家。
三爷爷人高马大,有几分英俊,只是家里穷没有找到媳妇。这姑娘有点点憨,但不是整憨。庄上的人为三爷爷抱亏了,怎么要这样的人呢?
三爷爷的母亲不这样想,说:有黑咸菜比吃空煎饼强,有人给做饭了,有人陪说话睡觉了,还能生孩子。果不其然,第二年给三爷爷生了个胖小子,十分聪明,后来还当了县长。这就是黑咸菜的功劳。你们看看我几根黑咸菜,把你们引到了越南。
这家伙想占我们的便宜。
年龄大的校长说。
我才不想占你便宜来。比我大十几岁,我多么吃亏了。
啊呀,离家多天了,应该旱了吧。你刚刚说的不是,有黑咸菜比吃空煎饼强吗。
赵处长说。
满车的人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