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餐酒搭配不再是高端宴会的专属,正从商务餐桌走向日常社交,从 “为了面子” 变为“为了舒服”。年轻人用白酒搭配火锅、用清酒配烧烤,重新定义着 “搭配” 的边界;而老一辈坚守的“白酒配红肉、红酒配白肉”的传统,也在与新场景碰撞中焕发新意。
8月5日,搜狐酒业播主毕然连线国家一级品酒师,广州酒协会副会长王梓臣,开启搜狐酒馆特别节目,深入探讨餐酒搭配如何在“传统与新潮”的融合中成为社交新纽带。直播热度聚焦行业关注。直播热度31万+。
本次对话中,臣酌强调餐酒搭配的核心是“平衡与尊重”,既要懂酒的特性,更要懂人的需求,传统规则可破,但让每个人吃得舒服的本质不变。
以下是直播全文,供行业人士参考。
毕然:如今餐酒搭配在社交场合中越来越受关注,您觉得它能成为社交助力器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臣酌:餐酒搭配是社交的必备技能,也是人文素养的艺术呈现。餐酒搭配的最高境界是 “酒善融合”,一个人能做好餐酒搭配,在外社交时能点一桌让所有人愉悦的菜,这是极大的魅力。
最佳的调味品是美酒,点菜必须与酒结合;最佳的调味环境是口腔,而最大的调味师是宴会上的每个人 —— 即使主人搭配好餐与酒,自己如何安排进食顺序、饮酒量、咀嚼方式,都需要对餐与酒有理解,这也是对食物的尊重。桌上最会吃的人,都是 “艺术大师”。
毕然:点菜过程中有什么讲究吗?
臣酌:点菜的核心是与酒结合。入口感觉舒服、平衡不冲突,且吃完后身体、肠胃都舒适,这是关键。比如中国菜的核心味道是咸,其次是甜、辣、酸,需根据味型而非地域搭配酒。
广东菜夏天清淡、冬天浓郁,讲究四季宜养;川菜虽以麻辣闻名,却有开水白菜这样的清淡菜;淮扬菜虽偏甜咸,也有文丝豆腐这样的细腻菜。不能以地域定义菜,而要以味型匹配酒。
此外,要考虑四季养生,“过季慎食,反季不食”;遵循“四性五味”,忌生冷辛辣、重口味、重油。比如喝白酒时,油炸菜需经二次烹饪(如焖、煎焗)降低活性,避免刺激肠胃。
毕然:广东菜系通常搭配什么酒类比较好?
臣酌:任何地方的菜都能配任何地方的酒,关键看味型。广东菜分清淡与浓郁,需根据具体味型搭配:清淡菜如清蒸海鲜:可搭配清香型白酒,其清雅香气类似青苹果、香蕉味,不抢菜味,百搭且清口;浓郁菜如煲仔菜、避风塘系列:可搭配浓香型白酒,其绵甜口感,类似熟菠萝、香蕉的花果香,能平衡厚重味;高端浓味菜如鲍参翅肚:适合酱香型白酒,其霸道香气,类似玫瑰花、哈密瓜甜,能与浓郁菜碰撞出“爆棚感”。
广东菜讲究“四季宜养”,搭配酒时也需兼顾季节——夏天配清爽酒,冬天配醇厚酒,实现“阴阳平衡”。
毕然:从广州乃至全国的酒类市场来看,消费者对餐酒搭配的认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