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大刀面:起源于宋朝,发源于豫东兰考县小宋乡。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优质面粉、鸡蛋清、食盐等原料,经人工和成面,醒面后用擀面杖反复擀转,使面皮薄至透影,再用长 3 尺、宽 5 寸的大刀切成细如丝线的面条,最长可达 22 米,能穿针引线,火引即燃。一根面条能煮一碗面,象征着岁月长长、福寿长长。水开下面,面条浮起即熟,十几秒钟即可出锅,然后根据口味兑浇上调制好的汁食用,清香爽口。
潢川空心贡面:始于唐、盛于宋,古时是武则天登基百日庆典宴品,也是当地居民结婚、生日、产妇必备的民俗文化产品,素有长寿面、长亲面、龙凤面之美称。该面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盘条工艺涂抹植物油,经和面、揉面、醒面、抻面等 27 道工序、20 多个小时手工制作而成。
固始人主手工细面:采用传统手工挂面技艺,经过反复揉、擀、切、晾等工序制作而成,每一根面条都透着匠人的用心。面条细如龙须,口感劲道,营养丰富,不仅适合月子期间食用帮助产后恢复体力,也是非常有寓意的长寿面,在河南,龙须面象征着长长久久。
郏县饸饹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清朝康熙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据传,康熙在统计全国风味小吃时,看见 “河漏” 面,感觉名字挺有意思,于是就食用了一碗,没想到好吃到令他称赞不已,因 “河漏” 这个名字对于治河寓意不佳,所以他就赐名为饸饹面。饸饹面采用上等山羊肉、橘皮、肉桂、胡椒、辣椒、茴香、八角等多种材料熬制而成的汤,配上漏出来的面,冬天吃一碗,驱寒又暖胃。
开封焙面:又称龙须面,是开封特色传统面食。它细如发丝,蓬松酥脆,一般会搭配糖醋鲤鱼等菜肴,将焙面盖在鱼身上,浇上汤汁,既有鱼的鲜美,又有面的香甜,口感丰富。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寿宴上,开封焙面也常被作为长寿面的代表呈上餐桌,寓意着长寿和吉祥。
芝麻叶杂面条:是河南农村常见的一种面食,将芝麻叶晒干后储存起来,吃的时候泡发,与面条一起煮。芝麻叶独特的香味融入到面条中,别有一番风味。这种面食材简单,却营养丰富,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也承载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现在也常被作为长寿面的一种端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