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拆快递的时候手一抖,新买的黑巧麦丽素撒了半罐。捡起来的时候手指头上沾了层深褐色的粉,蹭到白 T 恤上特显眼。盯着那几颗圆滚滚的东西突然愣神,这跟小时候吃的麦丽素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啊。
我记得小学三年级那次感冒,外婆从铁皮饼干盒里摸出半包麦丽素。当时那包装简陋得很,锡箔纸一摸一手银粉,颗颗都裹得歪歪扭扭。但放进嘴里一咬,咔嚓一声脆响,外层甜得发齁的巧克力壳先化开,里面的麦芽芯子有点像受潮的饼干碎,甜到粘牙。就那半包糖,我含着吃了一下午,连咳嗽都忘了。那时候哪懂什么可可脂,就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
后来跟同学分麦丽素才是最有意思的。谁兜里要是揣着一小包,能被全班围着眼巴巴看着。你一颗我一颗数着分,轮到自己时舍不得嚼,含在嘴里让那层甜壳慢慢化,最后把麦芽芯子嚼得咯吱响。我们还假装是武侠片里的解药,捏着嗓子说 “快服下这颗续命丹”,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傻得可爱。
前两天在超市货架看到黑巧版麦丽素时,我盯着那罐子看了半天。包装上印着 “72% 可可含量”“纯可可脂” 这些词,跟当年的 “代可可脂” 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犹豫半天拿了罐回家,开罐第一口就被呛着了 —— 怎么这么苦?
跟记忆里甜到发腻的味道完全不同,这黑巧版刚入口是带着点酸的苦味,在嘴里含几秒才慢慢化开,有点像小时候偷尝爸爸喝的黑咖啡。外层巧克力壳比老版薄,但化得更快,嘴里像含了块会慢慢融化的墨色小石子。里面的麦芯倒比以前蓬松,咬开时气孔里会冒出点可可香。说实话第一口真不习惯,吃了三颗才品出点意思来。
上周带了罐去闺蜜家,她捏着一颗皱眉头:“这哪是麦丽素啊,分明是巧克力球裹了层饼干芯。” 我俩边吃边聊才发现,现在这版本连原料都变了。以前那甜得发齁的外壳是代可可脂做的,难怪总有点蜡质感;现在这黑巧版用的西非可可豆,还加了新西兰奶粉,听着就高级不少。但闺蜜说得对,高级归高级,就是没小时候那股子让人着迷的甜劲儿了。
其实最明显的还是价格。小时候一块钱能买一大包,揣在兜里能吃好几天;现在这黑巧版一小罐的价钱,够买当年十包还有剩。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到小学日记本,里面居然记着 “攒了三天零花钱买麦丽素,跟小花分着吃真开心”,字迹歪歪扭扭的,现在看着倒有点鼻酸。
说起来也有意思,现在吃麦丽素还要看配料表。那天仔细瞅了瞅,黑巧版后面标着 “纯可可脂”“无反式脂肪酸”,想起小时候哪管这些,只要甜就好吃。但真让我选,可能还是偏爱老版那股子廉价的甜。不是说黑巧版不好吃,就是少了点什么 —— 大概是那种攥着半包糖在放学路上慢慢啃,盼着快点到家的心情吧。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把麦丽素当宝贝藏起来的经历?我猜肯定有人跟我一样,试过把麦丽素埋在米饭里假装是 “珍珠翡翠白玉汤”。对了,试过这黑巧版的朋友,你们觉得这苦味能替代当年的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