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1杯奶茶受害人:要么110,要么120
创始人
2025-08-27 21:25:42
0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伤害性,愈演愈烈。

过去几年,每到立秋,朋友圈里总会有人晒出手里那杯热气腾腾的奶茶,配文不乏浪漫、温情:有人说这是“被爱的人宠着”,有人说是“给自己加点糖”,看起来像是秋天里最柔软的小确幸。

说起“秋天第一杯奶茶”,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浪漫心思。2020年,一张备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52元转账截图在社交平台走红,迅速被营销裹挟。

短短几年,这个梗被不断放大,从朋友圈的仪式感,演变为奶茶行业的流量盛宴。立秋之际,各大品牌打折、联名、满减齐上阵,外卖平台更是把“第一杯”炒成年度大促。

结果,本该是温情的日常小事,变成了全民狂欢式的抢单大战。

但热度越高,场面就越失控。

凌晨下单、爆单排队、骑手争抢订单、店员和顾客互相拉扯……

甜蜜的奶茶,瞬间成了引爆矛盾的导火索。

当理智被营销彻底淹没,“第一杯奶茶”就不再是情感寄托,而是“事故现场”——频频爆单之下,人们的情绪走向失控,奶茶店员之间打架,店员和外卖员打架,外卖员之间打架,外卖员和店员打架,买家和奶茶店员打架……

然后,有人报警、有人进医院......

秋天第一杯奶茶盛宴,最终留下的,是苦涩的余味,以及,满地狼藉。

一杯奶茶,喝出火药味儿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奶茶象征着甜蜜和治愈,可“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热度却一次次把甜味熬成了火药味。

你很难想象,一杯不过十几二十块的饮品,竟能让人吵到报警、打到头破血流。店员、骑手、顾客轮番登场:有人在吧台后互殴,有人在外卖柜前撕扯,有人排队不耐烦直接翻桌。

@芒果都市

最先崩溃的往往是店员自己。

立秋当日,不少奶茶品牌单店订单量是平日的数倍以上。柜台里,奶茶小票像雪片一样刷出来,吧台工位挤满人,做珍珠的、煮茶的、打奶盖的,手就没停过。可人手再多,也跟不上那种堆积如山的速度。于是矛盾先从内部激化。

@小六加油鸭

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家连锁奶茶门店,因为订单积压严重,员工之间互相指责“谁动作太慢”“谁没提前准备”,结果在顾客面前大打出手。最后报警。

如果说内部矛盾还能勉强自我消化,那么外卖员的到来,往往会让火药桶彻底引爆。

因为立秋当天,大多数“第一杯”都通过外卖平台完成。外卖员被系统催单,晚一单就得扣钱;店员则被顾客催单,拖太久就会投诉。双方都处在被算法压迫的最前线,彼此天然对立。

今年8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一段视频:在上海,一名外卖员因催单被店员怼了几句,愤怒之下直接把刚做好的奶茶泼向店员,两人扭打在一起,直到警察到场才分开。最终结果是双方都受了伤,还被派出所训诫。

类似的冲突在各地频发。

长沙某门店,短短两个小时就有几十个骑手堵在店门口,取餐排队延误,骑手焦急大喊,店员回一句“催什么催”,立刻升级成扯衣服、推搡。有人报警,警察来维持秩序。

原本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消费日,就这样被硬生生搞成了“暴力事件”。

@黔小康

当然,矛盾也不只是出现在供给端。

消费者在面对漫长等待时,同样容易情绪失控。有人排了半小时队,结果到手时奶茶缺货;有人提前下单,却被告知“原料用完”;还有人为了插队,直接和店员吵起来。

“秋天第一杯奶茶问世”之后,近几年,类似的见闻频频登上热搜:在江苏,一位顾客因为嫌排队时间太长,怒骂店员效率低,双方发生推搡,店员被对方用奶茶杯砸伤,不得不报警。

警察到场调解,顾客却振振有词:“我花钱买的是服务,你们不给我,就该挨骂。”

这句话刺痛了无数人。消费主义的逻辑,在这一刻赤裸裸地显露出来:顾客以为花钱买的是特权,店员则被逼到只能用报警来维护最基本的尊严。

类似场景几乎每年都能看到。

北京某商场,一位女士为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眼看前面的人加单,自己要再等十分钟,气急之下直接翻台掀桌,现场饮品洒了一地。警方到场后,不得不劝说她冷静。人们追逐的那杯甜饮,最后却只剩下满地狼藉。

@鹤璧观天下

最魔幻的一幕,则发生在骑手之间。因为订单量过大,不仅店里乱,路上也成了修罗场。

为了抢单、赶时效,骑手之间彼此竞争,一言不合就会演变成冲突。

杭州某骑手在门店门口与同行争抢一杯奶茶的订单,结果从口角升级到互殴,拳脚相加,直到围观群众报了警。最后两人都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广州ing

这样的荒诞新闻,本该属于黑色幽默,却在“第一杯奶茶”的语境下年年重演。

更危险的是,矛盾不仅发生在店门口,还蔓延到马路上。为了抢时间,有骑手在红绿灯前互相别车,甚至推搡对方摔倒。

这背后映照的,是平台压榨下的残酷竞争:骑手的每一分钟都被数字化衡量,而一旦时间变成了罚款和奖惩,人与人之间便只剩下赤裸的敌意。

“秋天第一杯奶茶”本该是情侣间、朋友间的一点小心意,如今却变成了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地带。

一个梗,被无限放大,被商家和平台包装成全民狂欢的节日,最终却让店员、骑手、消费者都付出了代价。

有人流血,有人进局子,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失望:为什么一杯奶茶最终会演变成社会问题?

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为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让人们卷得硝烟四起、风声鹤唳、尊严扫地?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受害者们”

如果说报警只是表面上的社会冲突,那么进医院,则是“秋天第一杯奶茶”带来的沉重代价。

每年立秋之后,急诊科医生们都能明显感受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因为一杯奶茶,进医院的人比想象得多。

从吧台打起来的店员,到在路口摔倒的骑手,再到喝出毛病的消费者,所有人都可能在这场消费狂欢里成为病床上的“受害者”。

在很多警方通报里,结尾都带着同一句话——“受伤人员已送医治疗”。这意味着,所谓的“奶茶纠纷”并不只是吵架那么简单,而是真刀真枪的身体冲突。

此前,江苏某商场一名顾客因为排队过久与店员争吵,情绪彻底失控,动手将奶茶杯砸向店员头部,导致对方头皮破裂、鲜血直流,最后不得不送往医院缝针。

还有外卖员与店员冲突的案例里,常常伴随着推搡、摔倒,轻则软组织挫伤,重则骨折。

一个网友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弟弟兼职外卖员,因为取单时与店员拉扯,被推倒在地,手臂骨裂,休养了一个月。

如果说店里打架是明面上的冲突,那么外卖员在马路上的奔波,更是风险陡增。

立秋当天,订单量暴涨,骑手接到的系统提示几乎都是“请尽快取餐”“请加快速度”。在这种压力下,闯红灯、逆行、超速成了常态。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时间都是金钱,很多人却忘了,时间也是生命。

在成都,曾发生过一例外卖员为赶“秋天第一杯奶茶”高峰时段,电动车与私家车相撞,骑手当场腿部骨折,被紧急送医。评论区里,不少人愤怒地质问:“这杯奶茶,值不值一条腿?”

每一张顾客的“优惠券截图”,背后都有可能对应一名骑手的医疗账单。骑手在风雨里拼命,为了让那杯奶茶能准时送到消费者手里,自己付出着巨大的隐形代价。

最讽刺的是,连消费者自己,也逃不开“秋天第一杯”的医疗后果。

奶茶高糖高热量,本就不是什么健康饮品,可在商家刻意营造的“仪式感”氛围下,在优惠券的诱惑下,很多人一口气买三杯、五杯,甚至当成日常必需。

结果呢?急诊室的“常客”也就多了。

湖南长沙一位22岁女生由于长时间喝大杯奶茶,深夜突发心慌、胸闷,被家人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她血糖飙升,心跳紊乱,还伴有糖尿病等症状,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医生的评价很直接:“这都不是爱喝奶茶的错了,而是把营销当成节日,把身体当成垃圾桶。”

另一则案例更具警示性。

四川资阳16岁少年在喝下含有大量珍珠的奶茶后,因窒息加上心脏骤停不幸去世。虽然最终结论仍有争议,但这一消息足够刺痛公众:一杯奶茶,如果没有节制和警惕,可能真的要命。

年轻人因过量奶茶导致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的病例并不少见。

看看某些奶茶店柜台后,那些成桶成桶的原材料,到底是什么成分?多少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将一杯杯液体喝进自己的身体……

从打架流血到交通事故,从血糖飙升到窒息急救,每一例新闻都在提醒人们:这场消费主义狂欢,成本远比表面看上去要高得多。店员流血、骑手骨折、顾客进医院,真正承担医疗账单的,是普通人自己。

这也是“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最大讽刺之处——原本是为了“取暖”的一杯饮品,却成了制造伤害的源头。

有人买单的不是奶茶的钱,而是医药费、误工费,甚至是健康和生命。

甜梗,烂尾了

追溯这场荒诞闹剧的源头,其实并不复杂。

2020年秋分前后,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走红:一名女生晒出男友转来的52元红包,备注写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简单的一句话,本来只是情侣间的温情。

可没想到,这个截图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当天话题冲上热搜第四,阅读量飙到2.9亿,讨论超过10万次。

有人觉得甜,有人跟风模仿,一时间朋友圈、各大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截图和照片。

最初它的含义很单纯:送一杯奶茶,表达关心与爱意。

但很快,这份温情不再局限于情侣间的浪漫,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情感表达:有人请父母喝“第一杯”,有人转账给朋友,也有人说“给自己买杯奶茶,也算是犒劳”。

从爱情,到友情、亲情,再到自我关怀,这个梗迅速完成了多维度社交场景的拓展。

甚至,它还出现了更温暖的社会化演绎。

四川达州,一名轻生女孩站在大桥栏杆外,情绪濒临崩溃。民警在劝导时,脱口而出一句:“请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女孩愣了一下,眼泪掉了下来,情绪逐渐缓和,最终放弃轻生念头。

这一幕让许多人动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因此被赋予了关怀与善意的社会意义。它似乎真的成为了一种“情绪安慰剂”。

@四川政法声音

然而,当一个梗能吸引亿级流量时,资本必然不会袖手旁观。

各大茶饮品牌迅速嗅到商机,把这份浪漫包装成营销节点:满减、联名、限时券、买一送一,立秋一夜之间成了“奶茶双11”。外卖平台更是“火上浇油”,放出“百万杯免单”,靠算法和补贴把大众推向消费狂欢。

原本属于个体之间的温情,被硬生生改造成全民的消费盛宴。

可年年重复的仪式,甜味很快变腻。朋友圈里一开始是“甜蜜晒图”,后来变成“矫情”二字。有人抱怨:奶茶梗每年刷屏,比“双十一预售”还烦。

更讽刺的是,没参与的人被嫌弃“不懂浪漫”,参与的人却被讥讽“跟风做作”。从温情到绑架,再到反感,这个梗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

于是,一个本该是温情的符号,被彻底异化。它不再象征浪漫,而是成为现代消费的笑话。回望源头,本该简单的甜,最终变成了荒诞的苦。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如今不只是一个笑话,更是现实里的乱象:有人因为它报警,有人因此进医院......

甜味没能留下,留下的却是冲突、伤害和一地鸡毛。

当然,这并不是奶茶独有的宿命——任何被资本盯上的“仪式感”,只要足够能制造流量,就会被包装成全民狂欢,直到彻底变味。

是时候,冷眼看待各种“仪式感”了。

等到下一个“第一杯”出现时,不知道这场狂欢会不会换一种形式继续上演?还是悄然褪色。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始终缺乏警惕,那么下一次的受伤、流血和进医院,依旧会落在最普通的人身上——

无论是顾客、店员,还是骑手。

夏天正在过去,秋天也终将过去。

秋天第一杯奶茶造成的伤害,何时才能过去?

我们需要的,不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健康的身心,安然的生活,有益的饮食。

三餐、四季;

如此,而已。

监制:视觉志

编辑:鹿

视频号:视觉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5法考主观题二战,9月份就这... 蒋四金考前提醒 距离客观题考试还有17天 距离主观题考试还有46天 现在距离主观题考试还有一个半月,...
西北娃贝贝(中国黄花菜大王):... 在西北农家的餐桌上,有一道让人一听就馋、看着就想吃、吃过就忘不了的菜:黄花菜粉条炖土鸡。这道菜,几乎...
原创 立... 八月的天,娃娃的脸。虽然立秋已过,但午后的阳光依旧热烈,早晚却已有了些许凉意。 这样的天气,最适...
@龙岩人!今天起,改掉这个晚餐... 你重视自己的晚餐吗?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 不过,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
内蒙古稍美:蒸得像石榴花的羊肉... 内蒙古稍美,是草原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羊肉为核心馅料,经精心制作后蒸制而成,形态宛如绽放的...
带这些字眼的奶茶,尽量别点! 近日 话题“带这些字眼的奶茶尽量别点” 冲上微博热搜 轻乳、厚乳、厚椰乳…… 奶茶里这些常见名词到...
天津熟梨糕:街头流动的甜蜜,果... 天津熟梨糕,是镌刻在天津人记忆深处的街头美食符号,它以流动的摊贩形式穿梭于城市街巷,用软糯香甜的口感...
选什么牌子白酒泡果酒好?最适合... 在美食与健康的追求中,泡果酒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它不仅能享受水果的清香和酒香的融合,还能带来愉悦的...
开奶茶店挣钱几率大吗 近年来,奶茶行业在中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许多创业者眼中的“黄金赛道”。然而,开奶茶店是否真的能...
产业升级的窗口期,贵州中心酿酒... 白酒行业正处在一次深度调整的关键节点。宏观经济压力、消费观念的变化、政策环境的趋紧,使得整个行业的增...
早餐不知道做什么?牛肉蔬菜杂粮... 牛肉蔬菜杂粮粥+水煮蛋 核心营养:牛肉(铁+蛋白)、杂粮(复合碳水)、鸡蛋(全营养) 做法: 1....
天津锅贴:金黄酥脆的饺子,街头... 天津锅贴,作为天津街头巷尾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以 “金黄酥脆的外皮、鲜嫩多汁的内馅” 成为无数食客...
秦皇岛杨肠子火腿:现切现卖的肉... 本文聚焦秦皇岛特色美食杨肠子火腿,围绕其 “现切现卖” 的特点及与烧饼的经典搭配展开。将从杨肠子火腿...
“浪漫经济”来袭!七夕将至,成... 一年一度的七夕将至,成都的大街小巷浪漫氛围早已拉满。从黄金珠宝到西式餐饮,从鲜花花束到精致礼品,“浪...
小丽逛菜场 | 人参果是蔬菜不... 扬子晚报网8月27日讯(记者 刘丽媛)从与大师兄、二师兄吃的人参果同名的新奇水果,到网友一致票选出的...
夜问|网红自称吃火鸡面上瘾“被... 近日,一名加拿大女网红称火鸡面“烧穿了她的胃”,威胁要通过诉讼将该款泡面赶出加拿大市场。 该网红在短...
传承与创新:“将陵水酸粉推向世... 中新网海南陵水8月27日电 题:传承与创新:“将陵水酸粉推向世界” 作者 张月和 8月27日,“追梦...
原创 独...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最烦的就是做饭。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觉得亏待自己。这时候,一碗有菜有饭的主食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