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已成为进口海鲜的集散地。图为商家展示6公斤的莫桑比克玫瑰龙虾。(兴旺海鲜 供图)
8月27日晨雾未散,厦门归港渔船的马达声打破海面宁静。开渔十多天后,载着梭子蟹、红娘鱼等的渔船陆续靠岸,新鲜渔获被迅速运往市场与餐饮后厨。随着海鲜供应量足、价格回落,厦门海鲜餐饮市场迎来旺季,各大品牌围绕“本港鲜”发力,以新菜、新服务,满足市民游客的“海鲜胃”。
新菜迭出
从“本港鲜”到“融合味”,海鲜季“鲜”味更浓
“开渔后海鲜价格亲民多了!普通本港小杂鱼比之前便宜40%-50%,帝王蟹、东星斑降价30%左右,订单增加了很多。”厦门202特色排档行政总厨蔡金长介绍,开渔后,海鲜品种新增20多个,价格也更亲民,野生本港海鲜常卖断货,“我们坚持‘现点现做+透明定价’,顾客选好海鲜后当场称重报价,做法提前沟通,不少食客就是冲着这新鲜和细致来的。”
“每天近百种海鲜在海鲜池‘列队’,现点现做,我们还能根据客人的口味‘量身定制’,咸蛋黄焗香糯、粉丝蒜蓉蒸鲜甜、避风塘炒够味,还有创新沙拉青龙,顾客想吃什么口味,我们都能做。”蔡金长说,开渔后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15%。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餐饮品牌对“本港鲜”的创新解读。蔡金长指着菜单上的“黑米蒸膏蟹”介绍:“厦门人讲究养生,黑米加闽南中草药是温补的,和膏蟹搭配,鲜而不寒,上市后很受欢迎。”“融合味”也让“厦门+海鲜”有了更新的表达,蔡金长说,“特色+特产”让海鲜季“鲜”味更浓。“把闽南特色的黄油鳗用川菜做法改良,推出野山椒口味的黄油鳗,鲜辣交织的口感圈粉不少年轻食客;用宁德的黄花鱼搭配厦门沙茶汤,熬出的沙茶黄花鱼,既有山海风味,又带着老厦门的记忆。”
服务创新
从“到店尝鲜”到“上门享鲜”,海鲜消费更灵活
午后的兴旺海鲜五缘湾店,开放式海鲜区里,顾客陈女士正在点餐,店总罗谦笑着说:“开渔后,我们新推出葱蓉酱烤帝王蟹、松叶蟹红菇饭、蜀香龙虾关庙面、鲨鱼双重奏、沙虫肉筋蒸小鲜,可以尝尝。”
除了新菜,兴旺海鲜的多种“新服务”也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推出了‘兴旺小二海鲜速达’服务,厦门、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顾客能通过线上的‘小二’下单礼盒,刚上岸的海鲜随时送到家。”罗谦介绍,除此之外,今年海鲜季,兴旺还推出“专属厨师”服务——大厨带着工具和新鲜海货到府,从处理食材到烹饪上桌全程包办,3600元起就能享受私人会所级的海鲜宴,“这个服务推出后很受欢迎,比去年同期订单增长了不少。”
今年海鲜季,市民还可以通过许多“星级外摆”品尝到价格亲民的海鲜餐。针对社区居民,兴旺海鲜7月中旬推出“社区金厨”外摆服务。每天傍晚,店外小推车摆着椒盐虾蛄、酱油水红管等小份海鲜,价格亲民。“既帮居民解决‘晚餐难题’,又能让更多人认识品牌,是双赢。”罗谦说。
文明新风
鲜滋味里添“文明味”,消费热闹不浪费
厦门海鲜餐饮的烟火气中,文明消费理念悄然渗透。202特色排档里,服务员会根据人数精准建议:“三四个人吃虾蛄,1公斤就够;2个人吃鱼,选半公斤多的正好。”蔡金长坦言,过去顾客常因对海鲜重量不敏感而点过量,如今有了“建议食用人数”,再加上服务员主动提醒“吃不完可免费打包”,店里几乎没有剩菜。
这源于厦门市商务局借开渔季推进的文明餐桌行动。开渔以来,市商务局在海鲜餐饮集中区贴海报、发手册,向商户与食客倡导“适量点餐、剩餐打包”;还倡议餐厅升级服务,推出“按人数荐海鲜重量”“小份海鲜套餐”,比如按用餐人数选海鱼重量,避免浪费;同时鼓励餐厅提供多样料理方式,让食客因喜爱菜品自然光盘,不少餐厅还推出“光盘打卡赠饮料”活动。
从市场文明采购到餐桌光盘打卡,从菜单食用提示到各类节约创意,厦门将文明理念融入海鲜消费细节。当市民捧起“开海第一鲜”,尝到的是海味鲜甜,感受到的是文明温度。这个“美味与文明共生”的场景,正是厦门推动餐饮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詹骐 陈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