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边艺
“大家看,这款鱼子酱不仅是山东特色农产品,更是能对标世界的美味。”8月28日,在2025山东名优特精农产品发布暨“齐鲁农超”建设推进会上,潍坊市临朐县农业农村局代表带着鱼子酱亮相新品首发环节,言语间满是对当地鱼子酱产业的自豪与期待。从沂蒙山麓的冷水泉眼,到走向全球的高端餐桌,再到借助“齐鲁农超”拓宽市场,临朐鱼子酱正书写着一条从“隐藏特产”到“产业标杆”的崛起之路。
北纬36.2度藏着“黑黄金”
临朐成“中国新特产”核心产区
“提到鱼子酱,很多人会联想到遥远的欧洲产区,其实在潍坊临朐,北纬36.2度的沂蒙山麓间,藏着孕育顶级鱼子酱的天然沃土。”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锴告诉记者,这里有常年喷涌的老龙湾泉水,水中溶氧量每升超7毫克,年均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再加上1438平方公里的原生态弥河水域,为冷水鱼生长打造了近乎完美的环境。“优质的冷水鱼,正是产出高品质鱼子酱的基础。”
事实上,临朐的冷水鱼养殖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有着40年的产业积淀。早年间,当地渔民就依托优质水资源开展鱼类养殖,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临朐县敏锐捕捉到高端鱼子酱的市场潜力,从单纯养殖普通冷水鱼转向培育鲟鱼、研发鱼子酱,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据媒体报道,经过20余年技术攻坚,临朐鲟鱼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年产量达6000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4%、山东产量的61%,鲟鱼苗在江北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90%。
2024年,“全球六成鱼子酱产自中国”的话题登上热搜,鱼子酱成为“中国新特产”,临朐县正是这一产业的核心产区之一。
“鲟鱼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一条能产鱼子酱的鲟鱼至少要养殖8年以上,期间要严格控制水温、水质和饲料,丝毫不能马虎。”赵锴介绍,为了保证鱼子酱品质,当地企业加工过程严格遵照国际食品生产标准,在低温环境下一分钟内快速完成取卵、搓卵、筛选、腌渍等十几道工序,对鱼子进行最精致的手工制作,数年培育在分秒间化为顶级“黑黄金”。
如今,临朐已培育出山东尊润圣罗捷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鱼子酱生产代表企业,打造出“元良优鲜”“帕美瑞”“旬尚鲜”等多个知名品牌。
从“热产业”到“百姓餐桌”
“齐鲁农超”助“土特产”产销两旺
“鱼子酱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赵锴表示,这几年,县委、县政府锚定“现代渔业强县”发展定位,以鱼子酱产业为支点,打造现代渔业园区,实现全产业链突破,把冷水鱼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增收的“热产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临朐县计划利用2年时间,年产鲟鱼鱼子酱100吨以上,成为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
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临朐鱼子酱在打开新市场方面有了新的需求,面对资源聚合这一难题,“齐鲁农超”给了当地政府及企业新的选择。
“‘齐鲁农超’对我们全县乃至全省来说,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起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赵锴称,以前没有针对农产品的覆盖全面的线上平台,“齐鲁农超”填补了这方面空白。“这几年,我们县以鹅肥肝、蜂蜜、果蔬制品为主的企业,通过‘齐鲁农超’,销售量在逐步增加,老百姓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山东省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齐鲁农超”平台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深耕齐鲁大地,已汇聚近5600家优质农企,并整合了十六市100余个县域的优企名品,成为山东农产品展示、销售的重要窗口。
“借‘齐鲁农超’的东风,我们鱼子酱产业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在赵锴看来,鱼子酱本身就是世界性的高端美食,消费需求在扩大,出口量年年增长。其次,国内这款产品在大城市,特别是在高端商超中也在不断上市,有信心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让这款高端产品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从沂蒙山水的“天赋异禀”,到40年产业积淀的“厚积薄发”,再到政策扶持与平台助力的“乘势而上”,临朐鱼子酱的发展故事,正是山东农产品转型升级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