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还不到“躺平”的时候
创始人
2025-08-28 13:23:08
0

2025年的云南咖啡,正站在十字路口。

“云南咖啡还是代表中国的”带来的不仅是声量与信心,更掀起了一轮投资与创业热潮。出口量攀升、生豆价格走高、咖农收入提升,昆明、普洱、保山等地的咖啡馆与本土品牌涌现,国内外消费者对云南豆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一切表象,皆指向繁荣。

但高光之下,暗流涌动。

价格周期波动、国际竞争、气候威胁、品牌搭建、低价内卷与品质焦虑,云南咖啡的“甜蜜期”的背后,或许暗藏一场生死存亡的“立体战”。

一场未来十年能否从原料大省蜕变为品牌强省的关键考题。

咖啡之都岂是名义之争

“咖啡之都”的招牌,如今成了各大城市的“必争之地”。打开社交平台搜索这四个字,上海、昆明、普洱、昆山、贵阳都赫然在列,每个城市都攥着筹码,试图占据最多版面、最响话题。

上海的底气,是百年沉淀的“消费惯性”。从1846年第一家咖啡馆在租界落地,到如今9500多家咖啡馆星罗棋布,咖啡早已不是 “小资符号”,而是融入市井烟火的日常,这是其他城市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昆山的逻辑很清晰,靠江苏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的优势,政府砸真金白银建咖啡产业园,引进国际顶级烘焙企业,把咖啡贸易做成经济增长极。60%生豆进口量、60%烘焙量,昆山咖啡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规模,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硬实力让它有底气喊出 “国际咖啡产业之都”。

云南的好邻居贵阳则是“剑走偏锋”,走出了一条“轻资产、强传播”的差异化路径。聚焦咖啡师冠军、咖啡馆密度与区域宣传,称密度指标一度超越上海,巧妙抢占消费者心智,最近半年,更是密集投放媒体报道,想把“咖啡冠军之城” 的标签牢牢贴在身上。

没错,在云南人骨子里就觉得“中国咖啡看云南”的时候,全国都为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IP发力。

毕竟“咖啡之都”具备高附加值,咖啡人人都能喝,带有足够可视化和人格化的元素,大家会觉得这座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人,一种把抽象概念可视化为人格的魅力,是城市文化品牌最终极最高级的塑造。所以,“之都”之名,云南一定要把握住。

那究竟何谓“咖啡之都”?绝非一句营销口号。“之都”是一种强烈的气场、氛围和历史文化经济底蕴,就好比其它城市开了再多的螺蛳粉店,也不能顶替柳州“螺蛳粉之都”的江湖地位。

云南虽坐拥原料优势,但若缺乏系统性的产业聚合、文化输出与品牌塑造,这名号,远未到躺赢之时。目前本土品牌、下游零售、品牌溢价仍不如一线城市,而云南要深扎的,是“全产业链之根”。

云南有最棒的原料,要撑起“咖啡之都”,还得让原料优势穿透加工、品牌、文化,变成不可替代的产业底气,当然,宣传造势还得跟上。

价格高涨是机遇也是求变信号

没有深加工、没有品牌、没有规模、没有市场,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掣肘云南咖啡发展的四大瓶颈。但随着中国国内咖啡市场的爆发,情况正在变得不同。云南咖啡这几年可谓天时地利。

2024年云南咖啡综合产值约500亿元,接近普洱茶的60%,且增速远超茶叶。短短5年内,云南咖啡产业迅速崛起,未来将成为又一个千亿级经济支柱产业。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至1.8万亿。上游原材料环节预计将占据10%至15%的份额,约合2000亿。

而云南几乎承载了中国咖啡种植产业的全部潜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云南咖啡可以称之为千亿产业。

老天也赏饭吃。2025年上半年,云南咖啡生豆价格突破每公斤30元,创十年新高;1-6月出口量达1.8万吨,远销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供应链波动所带来的外部机遇,都说咖啡豆涨幅超黄金,让“甜蜜”来得猝不及防。

巴西、越南作为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国,近年遭遇干旱,咖啡产量大幅下滑;国际贸易关税上调,进口豆成本飙升,欧洲也对咖啡提高了进口壁垒,原本盯着南美豆子的ToB品牌,纷纷转头找更具性价比和稳定性的云南豆,此外特朗普调整的关税政策,也成了云南咖啡走进全球供应链的“神助攻”。

可甜蜜背后,还需关注到深层次的问题。

其一,利润分配仍不均。与巴西、越南咖啡种植环节占价值18%相比,云南咖农和种植企业多数仍停留在原料供应商角色,缺乏定价权与品牌附加值。若要真正实现千亿产值,大家都在呼吁必须从“种豆”走向“做品牌”、从“卖原料”升级为“卖标准”。

其二低价依赖与精品突围的矛盾。云南咖啡豆价格相较于进口豆也更具竞争力,与当前国内市场“性价比”消费潮流吻合,云南咖啡支撑了“3.9、9.9 元咖啡”的扩张,可部分精品豆(如瑰夏)的价格已经接近进口豆,这让低价品牌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

此外,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变化,部分群体走向品质导向,转向寻求更好风味的咖啡豆,云南咖啡不如趁此机会强化“品质优势”,不然当国际豆价回落、巴西、越南的产量恢复,又陷入被动。

其三,本土气候因素。近年来,咖啡主产区普洱、保山的气候变得不可预测,咖啡的生长周期又很容易受到降雨和干旱的影响。有专家提出,需探索更多可持续方式、气候适应的种植方式,让果树健康生长、确保咖啡拥有更稳定合理的价格,但这些又不是单家单户或咖农本身就能完成的目标。

云南咖啡必须从“卖豆子 转向“卖价值”,这才是“生死战” 的核心:在红利期里补全产业链短板,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打造本土品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随着咖啡的民生属性增强,或许云南咖啡豆有望升级为国家战略储备农产品,通过调节进口依赖度、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同步保障咖农收益,驱动云南咖啡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咖啡要走什么路

云南从不缺好资源,普洱茶口感不输福建茶和铁观音,占有率却差着点;中草药资源雄厚,却多是给外地企业做原料,当然现在这些行业也意识到这些,在不断求变求新。

咖啡不能再走这条弯路。

值得欣喜的是,云南咖啡人正在不断努力。上游种植加工企业已超8000家,中游深加工体系逐渐完善,在下游流通销售领域,云南省会昆明咖啡馆数量已突破2000家,在抖音等电商平台上,咖啡销售商家也超过了500家。四叶咖、肆只猫、中咖、云啡、农垦咖啡、花田萃等本土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今年上半年云南咖啡类产品出口金额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8.4%。

内部结构的变化很让人欣喜,咖啡浓缩汁等咖啡制品已经来到1.8亿元,占了出口总额的27.4%左右,从原料到产品的延伸已经颇具雏形。

这几年云南在全国走出去的品牌有云南白药、薇诺娜、霸王茶姬。从品牌的角度回看云南近几年的咖啡品牌搭建,似乎都遇到了一些不小的挑战,肆只猫走的是速溶路线打价格战,辛鹿原本走的是to B路线,如今在to C市场的发展也不能说完全理想,门店打出了日咖夜酒平衡营收。后谷是火车站街边店的常客,中咖、农垦还有一些品牌庄园还在“孵化期。

2022年“咖六条”加持下,云南一直在发力,还能做什么呢?

宏大的命题需要新式的破题。光有产品不够,还要有文化;在做“品”的基础上,还要做“效”。

第一关固“魂”, 让咖啡有故事,不只是有味道。

品牌的核心是“共鸣”,而共鸣的关键是故事。比如老凤祥能成为百年品牌,不只是因为黄金工艺好,更是因为它在讲“工匠精神”。云南咖啡也有很多故事,是朱苦拉村百年咖啡树的传承,是边民背种苗的坚守,是咖农们在红土地上的耕耘,还有西南联大时期的咖啡文化……可有历史感、可洋气、可文艺、可质朴。

就像《一点就到家》让更多人知道了云南咖啡,一部爆款内容、一个有温度的品牌故事,能抵过十多次的集市宣传。云南咖啡不仅可讲情怀故事,它还有专属云南人的肆意洒脱与包容开放的特质。咖啡的故事有市场,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载体。

第二关造“场”,文旅商融合,玩出云南腔调。

云南的优势是“咖啡 +”的无限可能。这里有自然风景、民族文化,和这些元素深度绑定,就是差异化。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的成功就是例子,人流的回归直观带来了人气的上升,280万人次客流、1653万消费额,“松弛感”拉满。

外国游客坐在滇池边喝手冲,Z世代打卡“木姜子特调咖啡”,都市银发族逛公园,“我觉得上海的咖啡氛围都没有昆明这么好”,这是一个游客所说的。

复盘一下成功关键,正好与昆明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相符,聚焦五大消费人群:Z世代、新锐白领、乐享家庭、都市银发、国际友人。

普洱的咖啡庄园同样值得借鉴,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蜕变,从交通、硬件设施相对初级的状态,跃升为“国际知名标杆”。一杯咖啡的价值,延伸成了“吃住行游购娱” 的产业链。

而在大理,把咖啡和洱海、扎染结合;在丽江,把咖啡和纳西族东巴文化结合,用东巴文设计咖啡包装;在怒江,把咖啡和高黎贡山徒步结合。当咖啡从“喝的”变成“玩的、带的、体验的”,它的价值就不再受限于一杯几十元的定价。

而“昆虫咖啡”、“黑松露Dirty”、咖啡鲜果红烧肉、咖啡叶入茶等新奇组合,还有折耳根、见手青等融入云南强烈元素的特调,不断搞出记忆点,不断强化出圈点。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云南优质咖啡,进而选择购买云南的精品挂耳和精品咖啡豆,这也是一种卖品思路。

第三关补 “短板”,政策、人才、营商环境一个都不能少。

最近和幸也咖啡主理人的对话,我们能看到他们对云南咖啡的信心:“今年喝云南咖啡的人明显比去年多了,销量也提上去了。”

通过和更多咖啡从业人员的交谈中,也听到更多实在诉求:

“在政策扶持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种植端和生产端,消费端可能涉及较少。”他们希望在税收、租房等方面得到优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实体店非常重要”。大家都开玩笑说咖啡店主理人都是“有钱人”,毕竟咖啡实体店闭店率不低,中小企业受成本挤压,独立咖啡馆利润率普遍低。

此外,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懂精品咖啡的技术人才,二是懂品牌运营的营销人才,留得下人才才能留下发展,云南农业大学2024年设立的 “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这是一个重视人才的信号。

要知道,品牌不是靠一两家企业撑起来的,是共同成长的结果。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产业;给得了空间,才能长出好品牌。关于宣传推广方面,虽然通过嘉年华活动、集市、南博会等形式起到赋能,但还远远不够,希望云南本土品牌能借助政府平台继续扩大知名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

咖啡有“苦、甜、酸、甘、润”五味,云南咖啡的产业路,也尝遍了这五种滋味,卖原料的“苦”、价格上涨的“甜”、竞争的“酸”、文旅融合的“甘”、扎根土地的“润”。

在一群人的努力之下,如今也算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信云南咖啡能走出自己的路,一条有根、有魂、有未来的路。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超...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
30分钟搞定全家舔盘的蒜蓉粉丝... 上周五下班,我端着刚出锅的蒜蓉粉丝虾往餐桌上一放,五岁的女儿立刻放下玩具冲过来,筷子还没拿稳就用手捏...
秋天胃口差?九道菜开胃下饭,解...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胃口也跟着变差了。别担心,今天就为您带来九道开胃下饭的美味菜肴...
原创 一... 女大学生小李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北京工作,一个节假日,她她精心挑选了四盒稻香村高级点心,准备带回广东老...
饭店大厨慢炖3小时,邪修只需按... 谁能拒绝一碗拌着浓香猪脚卤汁的白米饭? 软糯的猪脚,入口Q弹,胶质十足,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尤其...
山西首批“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 8月26日,2025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上,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
电商赋能!柘城辣椒年销破百亿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陈萌萌 通讯员 马学贤 “轻点手机,隔天就能收到柘城的‘满天星’,特辣特...
同样以酱香为主的烧烤,在外地是... 烤架上的肉串滋滋作响,刷子蘸满深色的酱料,几下飞舞间,浓郁的果香便随着烟火气弥漫开来——这不是你记忆...
原创 王... 在以面食为主的古城西安,面馆可以说是西安餐饮业最典型的业态之一了,爱吃面的西安人加上“碳水之都”的美...
原创 保... 哎呀,这可真是秋高气爽,红薯飘香的季节啊!大街小巷,菜市场里,一堆堆红皮、黄皮的红薯摆得整整齐齐,价...
原创 厦... 去厦门旅游,别只顾着打卡鼓浪屿的日光岩、环岛路的海景 —— 当地的美食才是 “灵魂”!老巷里的早点摊...
自制马卡龙,轻松做出精致甜点! 自制缤纷马卡龙是一项充满乐趣且富有成就感的家庭烘焙活动。这种源自法国的小甜点外表酥脆、内里柔软,色彩...
山西灌肠炒鸡蛋:家常做法的灌肠... 本文将全方位带您走进山西灌肠炒鸡蛋这道家常美味的世界。首先介绍山西灌肠的独特背景与口感,说明其作为山...
万米高空嗦粉吃洋芋粑!多彩贵州... “在飞机上吃到正宗脆哨洋芋粑,这趟贵州之行真爽!”来自北京的旅客向乘务组如此称赞,对着餐盒里还冒着热...
品尝老上海的年味:家常八宝饭的... 老上海的年味,藏在一碗热气腾腾的八宝饭里。这道传统甜点以糯米为基底,辅以八种寓意吉祥的果脯蜜饯,既是...
10种五香粉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图源:创客贴 01、特色五香粉配方及制作方法 配方比例: 5克八角,5克花椒,5克桂皮,5克白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