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零食的转型困局。
《投资者网》引力丨韩宜珈
当闹市区的来伊份门店越来越少时,二、三线城市里的量贩零食店正锣鼓喧天地开业。这种极具反差的场景,恰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食行业的真实写照。
近日,来伊份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9.40亿元,同比增长8.21%,但归母净利润却暴跌439.6%,亏损达5068.39万元。
一份净利暴跌439.6%的半年报,揭开了老牌零食巨头来伊份的艰难转型之路。在这个量贩零食狂奔、消费者捂紧钱包的时代,曾经的行业霸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老牌零食”的经营困局
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构成来伊份半年报中最刺眼的悖论。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4.20%,远高于营收增速。营业成本的变化,来伊份表示,主要系公司拓展新业务毛利结构的不同所致。来伊份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拓展新业务渠道和新模式业务,带来了收入的增长。
然而,这些新业务的毛利结构与传统业务存在差异,导致营业成本上升。例如,公司拓展了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等创新品类,这些品类通常具有更高的原材料成本和冷链运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来伊份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了10.51%,管理费用也下降了4.77%,但是在成本端的一些收缩,却未能反映到营收增长上,另一原因便是毛利率在下降。数据显示,来伊份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1.28%大幅下降至32.61%,同比下滑约为8.67个百分点。
来伊份2025年上半年的门店收缩态势令人担忧。截至2025年6月30日,来伊份门店总数仅为2979家,净减少门店106家,同比减少14.2%。其中直营门店数量减少90家至1395家;加盟门店数量减少16家至1584家。而在2024年全年,其已经净减少门店数600家。
来伊份在调整门店结构的过程中,直营门店数量减少,而加盟门店占比提升。虽然加盟模式有助于降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但其毛利率较低,导致整体毛利额下降。这种调整的短期阵痛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9.54万元,同比下降78.68%。这表明来伊份在销售回款和运营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下滑趋势如果持续,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市场拓展能力。
控股股东似乎也对公司前景缺乏信心。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在2025年7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003.2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1。这已经不是该股东第一次减持,自2019年起,其就不断减持来伊份股份。
市场格局“冰火两重天”
来伊份的困境并非行业全貌,2025年上半年休闲零食行业呈现出极度分化的态势。
在A股休闲零食行业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面临业绩承压的困境,但万辰集团、盐津铺子和有友食品三家公司却实现逆势增长。
万辰集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归母净利润达4.72亿元,同比增长惊人的50358.8%。
其量贩零食业务收入达到223.45亿元,增幅高达109.33%。通过收购与整合品牌,万辰集团成功稳住了量贩零食市场,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盐津铺子虽然增速是三年来最低,但是业绩稳住了基本盘。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归母净利润为3.73亿元,同比增长16.7%。盐津铺子通过全渠道转型,向零食量贩连锁、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拓展,提升了产品渗透率和市场占有率。
与这些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品铺子和来伊份等7家公司则面临显著业绩下滑。最惨烈的莫过于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7.21%,亏损9355.31万元。
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仍在持续增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5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然而行业内部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Z世代的崛起让购买休闲零食的主力消费人群主要为18-38岁的中青年,比例占到了75%左右,其中白领人士占比达到半数。
渠道变革也在加速进行。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零食销售的核心战场——2025年1—5月,某平台休闲零食销量同比增长19.93%,带货小店数量激增41.7%,转化率提升57.55%。量贩零食店以“极致低价+大包装”模式异军突起。
在当下的行业竞争下,供应链和渠道的比拼成了最核心的元素。蜜雪冰城的案例让企业明白,只有强化供应链能力,才能获得稳定的成本议价能力。
而在渠道创新方面,各家企业都在铆足力气。来伊份已经在尝试仓储店和生活店等新业态。生活店凭借更成熟的运营模式,成为公司新零售业态的重点发展方向。万辰集团则敏锐把握即时零售趋势,与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头部平台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截至7月底,集团已有约5000家好想来门店成功上线即时零售服务。
面对困局,来伊份并非坐以待毙,正在积极推进战略转型,试图在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今年,来伊份持续推动“万家灯火”战略,优化单店盈利模型,主动调整社区店、特通店、商场店布局。公司还创新推出生活店模型及业内首家仓储会员店,试图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来伊份的轻资产运营的加盟模式,也成为其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截至6月底,公司加盟门店1584家,占比53%,加盟店占比逐年提升。这种转型已带来显著运营改善——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同比下降4.77%、10.51%。
产品创新也是来伊份发力的重点。公司持续开发与拓展创新品类,同时引入高质价比的非自有品牌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报告显示,公司创新品类业绩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冲调速食同比增长16.1%、饮料板块同比增长6.9%。
来伊份还积极探索和布局非食品类和跨境品类,挖掘消费者在日用百货、家清个护、美妆护肤等品类的诉求。这种跨界尝试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
纵观市场,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在全国29个省市拥有超过15365家门店,成为行业内首个门店数量突破一万的品牌。而来伊份的门店总数仅为2979家,不到前者的五分之一。
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代表着两种前景的展望。来伊份的困境是整个传统零食行业转型的缩影,要么在变革中重生,要么在坚持中沉寂。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只有那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拥抱变革的企业,才能在这片红海中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