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鲜切、烘焙、夜宵等创新跨界场景之后,海底捞终于开出了甜品店形态。
近日,海底捞在上海中庚漫游城3F的门店落地了首个“超级甜品站”。这个小型轻食店设置在海底捞门店的门迎区域,紧靠商场主动线,覆盖范围超过店内顾客,能照顾到全商场客流。
SKU方面,“超级甜品站”主推咖啡、奶茶、柠檬茶、雪花冰、Gelato等休闲饮品、冰品,以及贝果、三明治、蛋糕、慕斯等甜点。据悉,超九成产品定价在15元以内。
按照设想“贝果+咖啡” “慕斯蛋糕+奶茶” “雪花冰+Gelato”等产品组合,可以帮助海底捞通过“早餐+下午茶+餐后延伸”的多时段布局,加强切入全天候消费场景。
过去,海底捞的成功促成了中国中国餐饮业向“体验为先”的转型。
如今餐饮生意愈发难做,海底捞更铆足劲开发更多新场景,试图吸引消费者们再进店涮一顿。
早前8月25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更给海底捞添了几分压力。经营压力,倒逼这个曾经的“餐饮神话”做出更多改变。
压力之下
海底捞交出的最新成绩单,单从主营业务“火锅”来看,很难说优秀。
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从收入构成看,餐厅收入仍占总营收将近9成,录得185.8亿元,同比下降约9%。顾客人均消费从去年同期的97.4元微增到97.9元。
但客单价提升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流量下滑抵消,排队打火锅的人似乎也变少了。上半年,海底捞餐厅录得1.89亿人次的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近1900万人次。
作为餐饮行业核心指标的翻台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2次/天降至3.8次/天,不及2021年定下的4次/天的及格指标。
同时,海底捞直营餐厅的同店销售额和同店平均日销售额,除港澳台地区外,无论在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例如,二线城市的2025年上半年的两个数据,就从2024年上半年的72.54亿元跌至62.88亿元,以及从8.61万元下降至7.48万元。
“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海底捞管理层在财报中表示,目前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与收缩的餐厅板块不同,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外卖板块表现亮眼。期内,在外卖补贴大战的推动下,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9.6%。套餐价格在30-40元之间的“下饭菜”外卖贡献超过55%的外卖收入。
但海底捞目前最重要的战场仍在线下。
为加强门店管理,海底捞继续加强落实2021年11月启动的“啄木鸟计划”,以及2024年3月开放的加盟策略。
该公司门店数量继续从巅峰时期的超1600家往下调整。
据披露,事实上海底捞于上半年共关闭33家餐厅,新开自营餐厅25家,加盟餐厅3家。另外,加盟餐厅数量事实上较2024年末增加了28家,因此换句话说,是有25家直营餐厅在加盟商接手后成功转为加盟模式。
截至2025年中期末,海底捞火锅品牌共经营1363家餐厅,其中1299家位于中国内地,加盟餐厅数量则增长至41家。
随着加盟餐厅数量的增加,期内加盟业务收入也由2024全年的1670万元,迅速上涨至9084.9万元。
除对存量门店的调整外,海底捞目前经营的重头戏,还有对“新场景”和“新品牌”的挖掘。
“不一样的海底捞”
相比对门店数量的谨慎控制,海底捞对打造火锅主业以外的“新场景”和“新品牌”,步子明显迈得更快。
海底捞是于2024年,在制定餐厅管理基础红线的前提下,宣布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充分鼓励餐厅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如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海底捞就陆续开出了包间店、臻选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企业店、鲜切牛肉工坊店、Live house店等不同种类、不同主题的门店。
在海底捞的公众号“海底捞知食局”中,“不一样的海底捞”也是推文的常见主体,这个公众号不时发文希望收集网友们更多关于门店的新创意,并公布有多少过去的创意最终得以呈现。
最近的8月中旬,集合了网友们创意的海底捞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就在北京亦庄开业。该门店在普通的用餐区域外,增设了互动娱乐区(娃娃机)、DJ台、调酒吧台、母婴室等功能区。
据了解,为适配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概念店在空间设计上还配备三时段智能切换系统,推出正餐、清吧、俱乐部派对三种光效模式。
8月26日,海底捞全国首家社区店也落户昌平区沙河镇。资料显示,该门店选址北京沙河玖耀里西区的社区商业中心底层,门店面积仅200平方米,搭配了同样面积200平方米的,包含早餐餐车、熟食小吃档口的外摆区。
门店提供从正餐到早餐、下午茶、宵夜等多个时段的服务,产品覆盖火锅、包子、熟食卤味、烧烤等品类。
餐饮副牌方面,自2024年8月提出“红石榴计划”以来,在鼓励内部创业的的赛马机制下,海底捞已陆续孵化了多个副牌。根据财报,目前海底捞确定有约14个子品牌,126家餐厅,包含烤肉、炒菜、小火锅、炸鸡、香锅等品类。
2025年孵化落地的品牌就有4个,包括主打平价牛肉麻辣烫的“嗨妮牛肉麻辣烫”;烘焙品牌“拾?耍?SCHWASUA”;旋转自助一人食火锅“举高高自助小火锅”;以及定位“老北京| 潮火锅”的“捞宝街”。
其中,主打“轻奢烤肉 + 海底捞式服务”的焰请烤肉铺子是海底捞旗下走得最快的品牌。该品牌2024年初在天津开出首店,目前门店数量已达到70家。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在内的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
同期,据海底捞披露,公司已通过放宽创业门槛、修订完善创业制度、制定引入外部优秀品牌的激励机制,加速创业品牌的布局。
“2025年下半年,在现有品牌上将聚焦单店模型优化,重点孵化品牌将完成原型店打造。”海底捞称,公司也会定期对创业品牌进行评估与筛选,集中资源扶持潜力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