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白露三候
节气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两种鸟二月北飞,八月南飞。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节气调养原则
01 节气厨房
白露后,“秋燥”愈发明显,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因此,饮食上要以 “滋阴润肺” 为基本原则。
· 果蔬类:梨、葡萄、石榴、柿子、甘蔗、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等。梨是“百果之宗”,生吃可清火,熟吃可滋阴,推荐冰糖炖雪梨或川贝蒸梨,对缓解秋咳尤其有效。
· 粥品类:早餐喝粥极佳,能健脾胃、补中气。推荐红枣百合粥、山药粥、红薯粥、杏仁川贝粥,既能润燥,又易消化。
注意忌口:
· 尽量减少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烧烤油炸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等),这些会加重秋燥。
· 停止食用生冷瓜果、冰镇饮料,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俗话说:“秋瓜坏肚”,西瓜、甜瓜等寒性瓜果此时不宜多食。
节
气
厨
房
梨果双炖润喉饮
【配料】
无花果3-5个,秋梨1个
【制作方法】
【功效】
清热滋肺、止咳化痰、润肠通便、预防便秘。
拔丝红薯
【配料】
红薯、白芝麻、干桂花
【制作方法】
【功效】
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肾经,通便排毒,防癌抗癌,减肥瘦身;
干桂花:温补阳气、止咳化痰,滋阴养肺。
02 体医融合
秋季是锻炼的好时节,但原则是:不宜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和阳气。
· 选择一些较为缓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快走等。
·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此时空气清新,利于行气活血。
· 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好衣物,切忌穿着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
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03 情志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易产生凄凉、忧郁的“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悲忧易伤肺。因此,精神调养至关重要。要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切忌悲忧伤感。可多与朋友家人沟通,多进行户外活动,登高望远,欣赏秋景,使心胸开阔,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04 健康起居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务必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白露身不露”这是最重要的民间谚语。意味着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露体了,尤其要注意腹部、关节和脚部的保暖。
特别注意:
1. 足部保暖:“寒从脚起”,应开始穿袜子,睡前可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至身体微微发热,这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改善睡眠。
2. 艾灸养生:对于平素体虚易感冒者,可艾灸足三里、关元、肺俞等穴位,能温通经络,增强人体卫外功能,提高免疫力。
3. 按摩穴位:每日早晚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可宣通鼻窍,预防感冒和鼻炎复发。
“春捂秋冻”有讲究:健康人群可以适当“秋冻”,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但颈部、腹部、脚部绝对不能“冻”,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则不宜“秋冻”,应及时添加衣物。
白露养生锦囊
桂花百合菊花茶
材料:
桂花、百合、菊花各3克
适宜人群:
心情不佳,心烦失眠口眼干涩,干咳痰黏、胃中嘈杂者可常饮用
功效与作用:
疏肝理气调脾胃,滋阴润肺防秋悲。白露时节饮用,可兼顾五脏,寒热平调
参芪五味子茶
材料:
党参5克,黄芪5克,五味子3克,红枣2枚(掰开)
适宜人群:
素体虚弱、夏季出汗过多导致的气虚乏力、精神不济、容易感冒者。为秋冬“补虚”打下基础
功效与作用:
益气固表,敛汗生津,此方补而不燥,能有效改善“秋乏”症状
白露养生妙招
白露至,凉意生, 露身习惯要叫停
防燥多吃润肺果, 粥汤温软最养人
早睡早起精神好, 缓步慢行莫大汗
悲秋情绪勤排解, 登高赏景心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