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十二点,正宁路夜市的烟火气正达到高潮。马师傅古铜色的手臂在烤炉前挥洒自如,一把肉串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孜然和辣椒面如金色雨点般落下,在通红的炭火上激起阵阵香气——这不是普通的烧烤,而是兰州人夜生活的灵魂,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饮食信仰。
兰州烤肉的历史可追溯至丝绸之路时期。往来商队在黄河畔休整时,将西域的孜然、中原的烹饪技艺与本地的牛羊肉完美结合,创造了这种粗犷豪迈的烧烤方式。据《兰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已有"夜市烤羊,香闻数里"的盛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兰州烤肉迎来鼎盛时期,从酒泉路到南关十字,整条街都弥漫着烤肉的香气,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地道的兰州烤肉堪称视觉盛宴。精选的羊后腿肉切成匀称的块状,肥瘦相间地穿在铁钎上。在炭火的炙烤下,肉质逐渐变得金黄酥脆,脂肪部分透明如琥珀。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后,红黄相间,色泽诱人。最后撒上一把白芝麻,犹如给金色的战甲点缀上璀璨的宝石。
兰州烤肉的美味在于外酥里嫩、香辣适口、肥而不腻。第一口咬下去,是孜然和辣椒的焦香;接着是外层酥脆的口感;最后是内里肉质的鲜嫩多汁。最妙的是那块肥肉,烤得外酥里化,入口即化,满口留香,正是一口肥肉一口瘦,给个县长也不换。
制作兰州烤肉是一门火候的艺术。须选用甘肃本地的滩羊,肉质细嫩无膻味。炭要选用果木炭,火候要保持在恰到好处的温度。烤肉时要不断翻动,使受热均匀。撒料时机更是关键:过早则香料焦糊,过晚则不入味。老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能准确判断每个瞬间的火候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图省事用电炉,但那味道就是不对。烤了三十年肉的马师傅说,只有果木炭火,才能烤出真正的兰州味道。
在兰州,烤肉早已超越夜宵的范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华灯初上,烤肉摊前便开始聚集食客。西装革履的白领与汗流浃背的工人比邻而坐,就着烤饼,大口吃肉,畅谈人生。夏日的黄河边,更是随处可见烤肉配啤酒的畅快场景。
"三天不吃烤羊肉,心里干焦干焦的。"老兰州人笑着说。这串香辣酥嫩的烤肉,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
如今,兰州烤肉已随着牛肉面走向全国。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成都,都能见到"兰州烤肉"的招牌。真空包装技术的成熟,让这份美味得以跨越千里。不少远离家乡的兰州人,通过网购烤肉料,自己动手复制家乡味道。
2022年,兰州烤肉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街头美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子夜时分,正宁路夜市依然人声鼎沸。马师傅的烤炉前围满了食客,大家举着肉串,就着黄河啤酒,畅谈着人生百态。烤炉中的炭火噼啪作响,肉串上的油滴落在炭火上,激起阵阵香气,随着夜风飘向远方。
一根铁钎,串起千年滋味。它不仅是兰州人夜生活的灵魂,更是丝路饮食文化活色生香的见证。在这烟熏火燎之中,蕴藏着金城人家最朴实的生活智慧,也流淌着黄河儿女最动人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