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上旬,遵义汇川区珍酒路沿线酒香弥漫。走进贵州珍酒石子铺老厂区,黔北民居与徽派建筑交织的厂房如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车间内酿酒师傅正以 “轻、松、匀、薄、平、准” 的技法专注上甑蒸酒。“上甑是酿酒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 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银强的话,道出了贵州酱酒人对工艺的敬畏 —— 这份坚守,让珍酒历经 50 年发展,成长为中国四大酱酒品牌、贵州最大民营酒企,如今已具备年产 4.5 万吨优质基酒、10 余万吨储酒的规模,朝着世界一流酿酒企业稳步迈进。
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习酒展厅。
贵州酱酒的崛起,始于自然的馈赠。眼下正值红缨子糯高粱丰收季,这种贵州本地特有的粮食颗粒饱满、支链淀粉含量高,能耐受酱香酒 9 次蒸煮而不散,是酒体风味的 “肉”;赤水河 “美酒河” 的美誉绝非虚传,清甜甘洌的水质富含矿物质,是酿酒的 “魂”;而赤水河谷稳定的温湿度与弱风环境,为酿酒有益微生物打造了天然栖息地,这些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贵州酱酒难以复制的 “酿造密码”。
依托得天独厚的禀赋,贵州正全力打造 “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以千亿级规模为目标,聚焦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仁怀茅台镇为核心区)建设。在茅台这一龙头引领下,习酒、珍酒、国台、董酒、金沙回沙酒等 “贵州十大名酒” 快速成长,形成 “龙头领军、梯队协同” 的良性产业格局,让贵州酱酒从 “一枝独秀” 迈向 “百花齐放”。
在贵州酱酒的发展字典里,“坚守” 与 “创新” 从不矛盾。一方面,酱酒人恪守 “时间是最好的酿酒师” 理念,遵循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 的时令规律,以 “慢” 哲学打磨品质;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拥抱现代技术,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茅台的创新探索颇具标杆意义。2023 年,其首创的 “数智化包装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项目,将 AI 视觉检测、空瓶在线高压放电微米渗漏检测等技术融入包装全环节;2024 年,茅台斩获 EFQM 全球奖(七钻)暨 “鼓舞人心的文化” 杰出成就奖,成为该奖项采用新标准后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世界亮相。” 茅台集团高层表示。2025 年半年报数据更印证其实力:上半年营收 910.94 亿元,同比增长 9.16%;国际化业务表现亮眼,营收 28.93 亿元,同比增幅达 31.29%。
不止茅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贵州酱酒企业的共识。习酒搭建了中国轻工业酱香型白酒智能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NAS 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正围绕产供销全链条推进 “数转智改”,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到数字化营销平台,全方位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目前,习酒已具备年产 7 万余吨优质基酒、35 万余吨基酒贮存能力,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 27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持续攀升。
国台则将 “智能酿造” 贯穿全产业链。历经二十余年深耕,国台数智酒业构建起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把酱香酒生产拆解为 30 道工序、269 个环节,提炼出 1071 项可量化工艺指标,实现从原料溯源、制曲酿酒到包装出厂的全环节可控。“每个关键参数都有数字标准,品质才能稳定可控。” 国台酒品牌传播经理魏域涛介绍。
珍酒也在数字化领域发力,打造全国首个酱香型白酒智能勾调平台,既提升勾调效率,又保障风味稳定;同时加快数字酒库建设,推动酒库管理迈入数字化时代。
企业的创新实践,正转化为产业的亮眼成绩。遵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遵义白酒出口额(不含茅台集团)达 3981.26 万元,同比增幅高达 870.82%。
从赤水河畔的传统作坊,到走向世界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贵州酱酒以坚守筑牢品质根基,以创新开拓发展新局。这张香飘世界的 “中国名片”,正乘着数字化、国际化的东风,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