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脾胃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一语道破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有些人忽略了秋季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时期。此时加以养护,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健康时报图
秋天正是养脾胃“黄金期”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北平2024年在其医院微信公号刊文解释,经历一整个夏天的冷饮不断、空调常开等不良生活习惯,很多人的身体已变得虚弱。再加上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不少人的脾胃运化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一旦遭遇外界变化,便容易引发不适甚至患病。
正所谓“病在脾,愈在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自然敛藏的节奏,注重内在调理,尤其应把握时机修复脾胃,把夏天的消耗,在秋天养护回来。①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脾胃消化科主治中医师黄胜林2024年在其医院微信公号刊文表示,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能力直接影响全身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在秋季做好脾胃的养护,不仅能增强免疫力、提升人体正气,还能为冬季的阳气封藏与能量储备奠定坚实基础。②
因此,脾胃虚弱的人,更要抓住初秋这个脾胃恢复的“黄金期”,好好调理。
脸上有这8个信号,
说明脾胃正在求救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来要良2025年在其个人微信公号刊文提醒,脾胃虚弱常常会在脸部有8个表现。③
1. 面色发黄
健康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而脾胃虚弱者,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滋养面部,面色就会变得萎黄,就像枯萎的花朵失去生机与光泽。
2. 唇色偏白
俗话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好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光滑有弹性。当脾胃虚弱时,嘴唇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颜色淡白,甚至干裂起皮的情况。而且,嘴角还可能经常出现溃烂等问题。
3. 有黑眼圈
中医认为,眼睑属脾。脾胃虚弱会导致水湿运化不畅,久而久之,湿浊积聚在下眼睑,形成黑眼圈。
4. 鼻尖黯淡
鼻头的颜色能反映脾胃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鼻头应该是明亮、润泽的。若脾胃虚弱,鼻头会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仿佛蒙了一层灰。
健康时报图
5. 常流口水
脾主肌肉,脾气虚弱时,面部肌肉松弛,对口腔的约束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口水外流。尤其在侧卧时,流口水的现象可能会更明显。
6. 鼻翼发红
如果鼻翼经常发红,可能是脾胃有热。脾胃积热会熏蒸于鼻,使鼻翼部位出现发红的现象,同时可能还伴有口臭、便秘、食欲亢进等症状。
7. 皮肤松弛
脾胃虚弱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胶原蛋白流失加速,就会变得松弛,缺乏弹性,容易出现皱纹,整个人看起来也会比实际年龄更显老。
8. 面部色斑
气血不畅是脾胃虚弱的常见问题。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形成斑点。而且这种斑通常颜色较暗,边界不清晰,多分布在两颊、额头等部位。
秋季养脾胃,请收好10个方法
中医强调,脾胃应“娇养”,建议人们日常调整饮食、行为和情绪等细节,从而实现对脾胃温和细致的养护。
1. 多吃温热食物
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医院消化呼吸科主任医师左利平2025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建议,秋季养脾胃首选温热性食物,如南瓜、山药、红薯、胡萝卜、板栗等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生姜、葱白、桂皮、花椒(少量)有温中散寒的效果。一碗热腾腾的南瓜小米粥,或山药炖排骨,都是绝佳选择。④
2. 循序渐进温补
左利平医生提醒,秋季饮食要避免骤然大补,可少量添加羊肉、鸡肉等温补食物,炖煮时加入生姜、当归等调和。④
3. 尽量少食多餐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代谢相对减缓,因此应适当减少每餐的进食量,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以减轻脾胃负担。
4. 日常劳逸结合
“劳则伤脾胃”,很多人不知道,身心过度劳作,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中医提倡“子午觉”:尽量夜间11点之前入睡,中午小憩15~30分钟。
5. 多按揉神阙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央)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同时还能温通阳气、强身祛病。可以将双手手心搓热,轮流交替去温暖神阙穴。
图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6. 踮脚尖调经络
从中医经络角度看,踮脚尖可以刺激足阳明胃经。这条经络经过脾胃,能起到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动作要领:双脚并拢,站直身体,慢慢抬起脚跟,尽量抬高,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可进行多组。
7. 调脾胃多单举
八段锦中有句话叫“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肢体的伸展和扭转,对脾胃起到按摩和拉伸的作用,促进脾胃气机的升降,调节脾胃功能。
动作要领: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心向下按,做上下拉伸动作,然后交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重复动作。每次做5~10组。
图自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8. 避寒凉多保暖
脾胃喜欢温暖的环境。生活中切忌贪凉,空调、电扇不可直吹腹部,更要注意在气温下降时做好腹部保暖,切莫美丽冻人。
9. 调节异常情绪
中医认为“思虑伤脾”。秋季易生悲秋之情,过度忧思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应保持心情愉悦、恬淡平和,多参与轻松愉悦的活动,欣赏秋日美景,使气机舒畅,脾胃自安。
10. 多做温和运动
很多脾胃病与运动不足有关,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运动能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日常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游泳、瑜伽等柔和的运动,使气血运化起来。饭后可以先休息10~30分钟,然后到户外散散步。
本文综合自:
①2024-10-14广东省中医院《北平说|秋季养生,脾胃先行》
②2024-10-28佛山市中医院订阅号《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秋季养脾胃该如何吃?调养攻略来啦》
③2025-08-19中医脾胃来要良《脸上出现这8大表现,代表你的脾胃是真虚!常做3个动作,脾胃强,气血足!》
④2025-08-31西安市第五医院《秋季养脾暖胃指南 脾胃虚寒者的安然度秋之道》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