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临夏八坊十三巷飘起勾人魂魄的焦香。马师傅的炒锅在灶火上翻飞,手工面片与羊肉在锅中共舞,孜然与辣椒的香气如烟花般迸发——这不仅是寻常炒面,更是穿越八百载时光的西北面食活化石,一碗盛满了河州风情的饮食史诗。
河州老炒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临夏古称河州,地处中原与藏区的交通要道,是茶马互市的重要枢纽。南来北往的商队将中原的炒制技艺与西北的食材相结合,创造了这种用料实在、口味浓郁的炒面。因用老酵头发酵的面团制作,故称“老炒”,寓意“老道、讲究”,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
地道的河州老炒堪称锅中之艺。手工揪制的面片厚薄匀称,边缘微卷,呈现出金黄的焦边。羊肉丁肥瘦相间,与青红椒、洋葱、木耳等配菜交织成缤纷的色彩。整盘炒面色泽油亮,面片劲道,羊肉鲜嫩,配菜脆爽,构成一幅令人食欲大动的美食画卷。
河州老炒的美味在于“韧、嫩、香、辣、鲜”五味一体。面片入口筋道有嚼劲,带着恰到好处的焦香;羊肉鲜嫩多汁,毫无膻味;配菜脆爽可口;最妙的是那浓郁的汤汁,完美包裹住每一样食材,香辣过瘾却不觉燥腻,让人一口接一口,直至盘底朝天。
制作河州老炒是一门精湛的技艺。须选用河州本地的高筋面粉,加入老酵头发酵,这样制作的面片更加筋道。羊肉要选用羯羊肉,切丁后用花椒水腌制,去腥增香。炒制时要用胡麻油,先炒羊肉,再下面片,最后加入配料,火候的把握全凭经验。现在的年轻人图省事用机器面,但那味道就是不对。做了三十年老炒的马师傅说,只有手工揪片,才能做出地道的河州味。
在临夏,老炒早已超越家常便饭的范畴,成为待客的最高礼遇。每逢佳节喜庆、贵客临门,主人都会端上一大盘香气扑鼻的老炒,以示隆重。在八坊十三巷的老街上,随处可见人们围坐一堂,共享老炒的温馨场景。
“出门在外,最想的就是这口。”在西安工作的临夏人小马说,“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做一大盘老炒,那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如今,河州老炒已随着西北美食的热潮走向更远的天地。兰州、西宁乃至西安都能见到“河州老炒”的招牌。真空包装技术的成熟,让这份美味得以跨越千里。
2023年,河州老炒制作技艺被列入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古老美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华灯初上,八坊十三巷人声鼎沸。餐馆里飘出老炒的浓香,食客们吃得满面红光。老师傅手中的铁锅在灶火上翻飞,面与肉在锅中共奏美味交响。
一盘老炒,千年河州情。它不仅是临夏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河州饮食文化活色生香的见证。在这盘面肉交融的佳肴里,蕴藏着河州人家最朴实的生活智慧,也流淌着古城临夏最动人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