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东住了这么多年,确实能感受到山东的礼仪和规矩,这些东西,也确确实实刻在山东人的骨子里。
有些外地人觉得山东的规矩太过繁琐,但只有山东人才知道,这就是些天经地义的东西,这些规矩早就成为山东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山东,酒场可不是简单的喝酒,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如何敬酒,怎么敬酒都是有讲究的。
山东喝酒的规矩非常多。一陪,二陪和三陪乃至四陪都有。
一陪一般坐在面对门口的位置,二陪坐在一陪的对面,三陪坐在一陪左手间隔一个位的位置,四陪坐在一陪右手边,隔一个位的位置。
这位一陪的左边则是主客,一陪的右边则是二客。
我干脆画个图吧,水平不行,字也很差劲,大家凑合着看。
山东人喝酒必须要干掉,我们常说酒品如人品,酒杯一端就必须见底,否则就是不给面子。一旦有人迟到,别管什么理由,先自罚三杯再说。
你绝对不会在山东发现任何人吃饭吧唧嘴,哪怕再没有教养的人也绝对不会这样做。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若吃饭吧唧嘴,有时候父母连饭都不让吃。就是在如此严格的教育下,才让山东人形成了好习惯。
山东人吃饭的规矩很严格,筷子不能插在饭菜上,夹菜不能到处翻来翻去,这叫做刨坟,非常不吉利。长辈不动筷,小辈不能先吃,鱼头必须要对着长辈之类的。
称老师的主要是济南那一块,不管对方是不是老师,反正先叫出来再说。而称呼师傅的一般是青岛这一块,不管是出租的,还是修鞋的,甚至是路边遛狗的大爷或者门口的保安,都可以叫做师傅。
山东的婚丧嫁娶根据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规矩,但这些规矩在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
比如说接亲不能走回头路,寓意着婚姻不能回头,必须要一条道走下去。
再比如说新娘脚不能沾地,从出门到上车必须由新郎或者兄弟背着,脚不能沾地,不然会带走娘家的财运。
如果是参加白事,磕头必须要响亮,要让别人听到声音,否则就是糊弄事情。
好多外地人觉得这些规矩很繁琐,甚至还拿这些规矩嘲笑山东,说什么杭州发展的时候,山东人还在考虑鱼头应该朝向哪边。
但实际上,这些规矩却是山东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酒桌礼仪体现的是待客之道,展现的是家教修养,红白喜事的流程,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
不太熟悉的外地人,时间久了之后其实也会逐渐熟悉的,并且爱上了这些规矩。这些规矩可让山东人更有温度,也让这片土地更有厚度,会让山东人做生意时更加实在,这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