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进娟:深耕17载 守好华人“乡愁味”
创始人
2025-09-18 12:44:10
0

榨菜,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味道,也是同胞相认最直接的信物。”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来说,一碟涪陵榨菜足以唤醒童年的记忆,这种集体记忆也是同胞之间的共鸣,成为华人共同的“乡愁”。而守护这口“家乡味”的,正是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沈进娟,扎根乡野17年的坚守。

沈进娟看着看新培育出来的“渝早100”脸上满是欣慰。受访者供图

初心如磐:田埂间的“乡愁守护者”

每天清晨5点的田间,露水还凝结在翠绿的榨菜叶上,沈进娟的身影早已出现在田埂间。她蹲下身,指尖轻触饱满的菜头,眼神专注得如同呵护珍宝,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茎瘤芥的生长参数——植株高度、叶片长宽、瘤茎脆度、皮筋含量,是否空心等,每一个数据都与餐桌上那碟榨菜的口感息息相关,更与千万华人心中的“家乡味”紧密相连,那是沈进娟对“乡愁滋味”的郑重守护。

2008年沈进娟硕士毕业来到涪陵,彼时的涪陵榨菜产业,正深陷“种收效率低、品质不稳、收获集中”的三难困境:手工种植不仅费时费力,收成更是没保障;雨水多了菜头易开裂,腌出来发涩,雨水少了又会纤维粗硬,嚼着“塞牙”;更棘手的是收获期集中在短短20天,否则菜头就会抽薹变老,失去加工价值。可人工采收效率低,一亩地要四五个人忙一整天,家家户户都在抢时间,有时雇不到人,菜头只能烂在地里。“我要让榨菜种植不再靠天吃饭,要让菜农能稳稳赚到钱,更要让万里之外的中国同胞,能吃到这口地道的‘乡愁味’!”从那天起,沈进娟的笔记本首页多了一行字:“以科技护榨菜,以匠心守乡愁”,而这也成了她17载扎根乡野的不变初心。

2019年的一个雨天,珍溪镇菜农老陈急得打来电话:“沈老师,今年的榨菜头怎么总开裂?这要是收不上来,不仅我们亏本,以后大家想吃口好榨菜都难啊!”正在实验室整理数据的她,立刻抓起雨衣冲进雨幕,踩着泥泞赶了10多里路。冰冷的雨幕里,她蹲在菜地里逐一检查开裂的菜头,手指沾满泥土,嘴唇冻得发紫,她采集开裂菜头和土壤立即带回实验室,直到深夜才找出土壤干湿度变化,以及氮肥过量和缺乏中微量元素等症结。“找到原因就好,咱们的好榨菜不能毁在这上面”她笑着说。老陈至今记得,沈进娟第二天就带着土壤改良方案上门,还自掏腰包买来测湿仪,手把手教他调控田间湿度。

农忙时节,沈进娟每天清晨5点出门,揣着馒头在田里待到天黑,被乡亲们称为“追着太阳跑的人”。“学农的人,脚不沾泥哪行?咱们种出好榨菜,不仅能让老乡们挣钱,还能让海外的同胞吃到家乡味,这是多有意义的事!”面对同事的劝说,她总这样回应。17年里,她累计下乡5000余天,用脚步丈量涪陵全区27个镇街。

沈进娟在田间调查榨菜膨大发育的情况。受访者供图

攻坚破难:1200次试验育出“乡愁金疙瘩”

“榨菜育种就像养孩子,得摸清它的脾气,才能让它长出最好的模样,留住最地道的味道。”沈进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看来,培育榨菜新品种,不仅是解决产业痛点,更是守护一份跨越国界的集体记忆——若榨菜品质不稳、味道走样,海外华人再想通过一碟榨菜唤醒乡愁,便没了依托。

面对“种收效率低、品质不稳、收获集中”三难困境,沈进娟开启漫长攻关路。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培养瓶里刚继代的榨菜愈伤组织在培养架上静静生长,沈进娟和团队盯着屏幕分析基因序列,只为找到控制瘤茎膨大、脆嫩度、抽薹早晚、皮筋厚薄的关键片段;田间的试验田记录着无数次失败,有的品种产量好却品质差,有的能延长收获期却丢了传统风味,有的能提高抗病性却长得瘦小,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对“守护味道、保障收成”的执着。最艰难的远缘杂交技术攻关阶段,为获取能提升榨菜品质、抗逆性和产量的优良基因,她带着团队走遍全国搜集野生芥菜资源,在四川凉山的荒坡上、贵州遵义的田埂间,在河北石家庄风雪中,顶着烈日或冒着雨淋挖掘野生资源,鞋子磨破好几双,终于带回了200多份珍贵的芥菜资源。

17年、1200余次试验,沈进娟带领团队终于创制出400余份特色育种材料,在国内率先完成3个代表性茎瘤芥品种的全基因组测序染色体组装,绘制出国内遗传信息最丰富的茎瘤芥遗传变异图谱——这相当于为榨菜装上“科技芯”,让每一代榨菜都能稳定传承地道风味,更能抗风险、保收成。

“渝早100”让青菜头鲜食上市期提前到10月底,“涪杂8号”让采收期延长到3月底,从过去的“30天集中抢收”变成“150天从容收”,还能抗霜霉病抗抽薹,就算遇上雨天,菜头也不容易腐烂,一亩地能多收入2000多元,实现半年以上供应持续供应青菜头;“涪优 928”专门针对品质和收成难题,抗裂性提升40%、抗病性增强,就算田间管理稍有偏差,菜头也能长得饱满匀称,加工品质提升30%,每吨收购价提高200元,菜农一亩地能多赚300多元;茎叶兼用型“渝芥优222”更让废弃叶片变废为宝,以前收割后没人要的叶子,如今能加工成腌菜酱菜以及饲料等,每亩新增收益500元,也为榨菜产品创新提供可能。

“以前种榨菜,全靠一双手,忙到天黑还怕收成差,遇上雨天更是愁得睡不着;现在种‘渝早100’,不仅长得好、收得多,还能错峰卖个好价钱,种出来的榨菜味道也跟小时候妈妈腌的一样!”龙潭镇种植大户王秀英算起增收账,眼里笑出泪花。她家50亩地每年多赚2万多元,盖起新楼房,而她种出的榨菜,正通过远洋货轮,成为海外华人餐桌上的 “乡愁解药”。这些凝聚心血的品种,先后获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不仅是农民口中保收成、能致富的“金疙瘩”,更是全球华人心中能解乡愁的“安心种”。

全链赋能:让“乡愁味道”飘香全球

“机器能收了!沈老师您快来看!”2024年2月,在“渝机6号”首次机械化收割现场,菜农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款国内首个宜机化榨菜品种,让收割从“弯腰弓背”的人工劳作,变成“机器轰鸣”的高效作业,每亩节省劳动力成本500元,机械化率从不足10%跃升至65%。看着收割机驶过田间,嫩绿的青菜头被整齐收割,沈进娟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为了这一天,她带着团队跟市农科院农机专家一起在田里反复测试机器参数,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所有努力都只为让菜农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更大量地走向市场,走向全球华人的餐桌。

“好品种、好技术,得落地才能生根,才能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涪陵榨菜。”沈进娟深知科技的价值在于应用,她把讲台搬到菜地里,开设“田间课堂”,用通俗比喻讲解种植技术:“榨菜种子要‘喝饱水但不能涝着,就像照顾坐月子的媳妇’,这样长出来健壮的榨菜苗,种出的菜头才脆、才好吃。”2000 多名农民通过培训掌握新技术,种出的榨菜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在沈进娟的推动下,“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涪陵遍地开花。标准化繁种基地年供种3万斤,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长出优质榨菜;近五年推广良种新技术300万亩,助农增收超6亿元;她们还推动“涪陵榨菜”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培育计划,相关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农业生产典型案例,让这一“乡愁符号”在更广阔舞台绽放光彩。

如今,沈进娟正带领团队攻关分子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和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想通过更先进科技让榨菜品种更优、风味更纯,让“涪陵榨菜”的味道长久传承。办公室墙上的涪陵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试验田的位置,“每块田都像我的孩子,它们长出的榨菜,承载着太多人的乡愁。” 她抚摸着地图标记,眼中闪烁光芒。

17载田间守望,沈进娟用科技为榨菜行业注入“芯”动力,既让涪陵榨菜产业焕发新生,更守护着刻在华人基因里的“乡愁滋味”。这份被科技托举的“家乡味”,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味觉纽带——2024年,涪陵榨菜出口量达2.24万吨,远销欧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 28.1%。当远在异国的华人打开一袋涪陵榨菜,尝到那口熟悉的脆嫩鲜香时,或许不知沈进娟及团队成员的名字,但一定能感受到:这份跨越山海的家乡味道,正被人用心守护着,让“乡愁”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思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刘运、袁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禁食40天独自护卵 诠释“父爱... 黄鱼棒子——这个颇具大连地方特色和年代感的称呼,如今已经令很多人感到陌生了。它是老大连人尤其是大连沿...
原创 这...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尴尬?蹲厕所半小时腿都麻了,还啥也排不出来,回到工位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个人都不得...
沈进娟:深耕17载 守好华人“... “榨菜,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味道,也是同胞相认最直接的信物。”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来说,一碟涪陵榨...
原创 秋... 导语:秋天,吃山药南瓜不如吃它,随手一煮,健脾养胃防秋燥,增强免疫力! 秋天如约而至,秋天是收获的季...
原创 白... 白露一过,早晚的风里就带了丝丝凉意,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总觉得皮肤干干的,喉咙也容易不舒服,胃...
抢先看!下厨房10月美食趋势有... 导读 10月内容趋势预测: 中秋节到来,中秋代表性的美食——月饼的相关菜谱,如传统吃法、创新做...
东北“5大怪菜”,全是本地人的... 在祖国的东北角,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幅员...
“风土厨房”餐酒融合优质量级餐... 风土厨房 近日,于宁夏图兰朵葡萄酒艺术小镇举办的首届葡萄酒风土文化双年展现场,由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
来永州除了看足球赛,这20道永... 近期 “湘超”永州队火了 许多小伙伴都想来永州主场 看看咱永州小伙的风采 “湘超”永州队赛程 ...
长辈们觉得健康但实际没啥营养的... 看开了,已经不纠结啥营不营养,好多东西就是为了好吃......
奈雪、沪上阿姨等头部集体押注!... 这个秋天,“浓奶茶”持续掀起消费热潮。 喜茶推“咸酪泰奶冰”,奈雪上“咸法酪米布布鲜奶茶”,沪上阿姨...
鸡蛋泡泡凉了也不回缩?配方比例... 每当我听到蛋清在碗中被打发出"沙沙"的细腻声响,看到面糊在锅中膨胀成金黄的云朵时,总会想起奶奶那个搪...
2026 郑州糖酒会官网指南【... 第37届郑州糖酒会4月23—25日火热报名中|展位预定|展馆分布图 2026第37届郑州糖酒食品交易...
清香白酒怎么辨?纯净清爽是王道... 这酒喝着像矿泉水加酒精?同事小王对朋友送的清香酒满脸困惑。其实清香型白酒讲究清字当头,净字到底,选对...
年轻人成白酒消费主力,茶百道泸... 9月16日,新茶饮品牌茶百道宣布旗下经典白酒奶茶“醉步上道”回归上市,首日销量近12万杯。 “醉步上...
原创 消... 川味文化作者:泡海椒 都益处,民国中前期上海川菜巨擘。十九年生涯,历经大舞台、小花园、大世界,所到之...
足不出校品美味 “中国地标美食... 9月17日,江苏南京,大学生在食堂内选购各地美食。当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中国地标美食进校园”美...
蒸馒头饺子老粘锅?女子一招解决... 蒸馒头饺子老粘锅?女子一招解决。不用垫布出锅光滑完整 网友:《家政女皇》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小羊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