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快到了,咱们就从初秋迈入深秋了。这时候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早晚的风带着明显的凉意,空气里的燥劲儿也越来越足 —— 早上起来嗓子干、皮肤紧绷,稍不注意还容易没精神。老辈人常说 “秋分不养,一年白忙”,意思是这时候把身子调理好,冬天才少生病。饮食上要多吃温润的食物,少碰辛辣干燥的,今天给大伙推荐 “秋季 5 宝”,跟着吃,润燥又益气,给入冬打个好底子。
秋分 5 宝之 —— 鸭肉:深秋里的 “润燥肉”,补而不燥超养人
秋分后的鸭肉,正是最肥嫩的时候。和牛羊肉比起来,鸭肉性子偏凉,却带着温润的劲儿,特别适合深秋的燥邪天 —— 既能补营养,又不会让人上火,还能帮着润燥生津,把秋燥带来的口干、嗓子痒都 “压下去”。
要是喜欢重口味,做道啤酒鸭也不错:鸭肉炒出油脂后,加姜片、八角炒出香味,倒一罐啤酒没过鸭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40 分钟,最后开大火收浓汤汁,肉质紧实入味,却一点不腻。不管是炖汤还是红烧,秋分吃鸭肉,都能给身子补够能量,还能润燥,比吃补品实在多了。
秋分 5 宝之 —— 螃蟹:深秋 “鲜味担当”,吃对才养身
秋分到寒露之间,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这时候的螃蟹,蟹壳里满是蟹黄和蟹膏,掀开壳的瞬间,鲜香味直钻鼻子,是深秋里难得的 “鲜味宝藏”。螃蟹性温,带着滋补的劲儿,秋分吃点,能帮着补气血,还能让人提起食欲。
吃螃蟹有讲究,要挑鲜活的,死蟹可千万别碰。清蒸是最能保留鲜味的做法:螃蟹用牙刷刷干净,肚子朝上放进蒸锅,放几片姜片去腥味,水开后蒸 15 分钟,蒸到蟹壳变红就好。吃的时候蘸点姜醋汁 —— 姜末加香醋,既能解蟹的寒凉,又能提鲜,一口下去,蟹黄的绵密、蟹肉的清甜在嘴里化开,简直是舌尖上的享受。
秋分 5 宝之 —— 鸡蛋:日常 “营养王”,平价又百搭
鸡蛋虽说一年四季都有,但秋分后吃,格外养人。它里面藏着满满的优质蛋白,还有维生素 A、D 和各种矿物质,这些都是深秋里身体需要的 “能量源”,既能帮着增强体力,又能补气血,让咱们在渐凉的天气里少些疲惫感。
秋分 5 宝之 —— 秋菜:田间 “润燥菜”,应季吃才够鲜
秋分后的 “秋菜”,指的是那些秋天成熟的时令蔬菜,像菠菜、苋菜、荠菜、娃娃菜这些,都是当季的 “宝藏”。它们刚从地里采收,带着泥土的鲜气,水分足、营养高,性子大多温润,能帮着清燥气、补维生素,还能促进肠胃蠕动,让消化更顺畅。
苋菜是秋分的好选择,做道蒜蓉苋菜:苋菜洗净,热油炒香蒜末,放入苋菜翻炒到变软,加少许盐调味,炒出来的苋菜带着自然的鲜味,汤汁红红的,拌米饭特别香。秋菜不用复杂烹饪,保留原汁原味,才能吃到深秋的 “鲜”,还能给身子润燥,一举两得。
秋分 5 宝之 —— 蜂蜜:深秋 “温润甜”,防燥又养人
秋分后空气干燥,蜂蜜就成了 “润燥小能手”。它性子温润,带着自然的甜味,不用煮不用炒,简单冲一杯蜂蜜水,就能帮着润嗓子、润皮肤,把秋燥带来的不适都缓解了。而且蜂蜜还能帮着补气血,早上喝一杯,整个人都透着精神。
喝蜂蜜水有讲究,水温别太高,40℃左右最合适,不然会破坏里面的营养。早上空腹喝一杯,能帮着唤醒肠胃;下午觉得口干、没精神,冲一杯蜂蜜水,配几片全麦面包,既能垫肚子,又能提精神。
秋分养身,关键在 “顺应时节”。这 “秋季 5 宝”,有肉有菜有蛋有甜,都是深秋里的应季好食材,做法简单还养人。每天换着吃,把秋燥赶走,把气血补足,身子调理得棒棒的,冬天就能舒舒服服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