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就是王道!
价格,可以击穿一切。
在萨莉亚,没有海底捞服务,只有“低价+卫生+不难吃”这个底线
现在提到 “预制菜”,不少人会皱眉头 —— 总觉得是 “科技与狠活”,怕不新鲜、怕偷工减料,餐馆更是藏着掖着,生怕被发现用了预制菜。
但有一家店偏不,不仅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用预制菜,还敢把 “低价” 打在招牌上,它就是萨莉亚。
人均二三十,在商业中心里吃西餐,披萨 16 块、饮料 7 块无限续杯,就算知道食材是预制的,打工人还是愿意排队。
萨莉亚到底凭什么,能让大家对 “预制菜” 的容忍度变得这么高?
一、不怕你知道用预制菜,因为价格早就 “摊牌” 了
萨莉亚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包装成 “高端西餐厅”。
别的西餐厅靠环境、靠仪式感卖高价,萨莉亚直接把价格压到人均二三十,比麦当劳、肯德基还便宜,相当于提前给消费者打了 “预防针”:这个价位,你别指望吃现切现做的米其林水准,我能保证的是 “干净卫生、不难吃、管饱”。
就像它卖 16 块的披萨,面团是预制的,芝士是批量采购的,但烤出来后,芝士能拉丝,饼底有嚼劲,配上 16 块的价格,没人会纠结 “是不是现做”。
反观有些餐馆,卖着七八十一份的意面,却偷偷用预制酱料包,被发现后就会被骂 “坑人”—— 本质不是预制菜的问题,是 “价格和品质不匹配” 的问题。
萨莉亚的逻辑很简单:我把成本摊在明面上,预制菜能省掉后厨人工、食材损耗的钱,这些钱直接让给消费者,你花小钱吃顿饱饭,我赚薄利走量,大家各取所需。
消费者心里也有数,这个价位,吃的是 “性价比”,不是 “精致感”,只要食材新鲜、卫生过关,用预制菜反而成了 “合理选择”,没人会揪着不放。
二、从 “高价没人吃” 到 “低价卖爆”,它踩过的坑早就教会它 “实在”
萨莉亚一开始也不是做低价生意的。
1973 年,创始人正垣泰彦在日本菜市场楼上开了第一家店,卖的是正宗西餐,价格和欧洲接轨,结果根本没人来 —— 谁会在菜市场里吃高价西餐?
后来他试着延长营业时间到凌晨四点,把餐厅改成 “烧烤摊”,反而成了小流氓聚集地,最后还因为火灾烧了店,差点彻底关门。
走投无路时,他才想通:与其死撑 “高端”,不如放下身段做低价。
他把菜品打三折,原本没人问津的店,瞬间排起长队,一天客流从 20 人涨到 800 人。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餐饮的核心不是 “面子”,是 “里子”—— 消费者要的不是 “在菜市场吃西餐” 的噱头,是 “花小钱吃舒服” 的实在。
后来萨莉亚进入中国,也坚持这个逻辑。一开始日本总部想把价格翻倍,和必胜客对标,结果没人光顾;直到恢复低价,一天客流直接破 3000 人。
它踩过 “高价虚标” 的坑,所以知道 “实在” 才是留住人的关键,用预制菜也好,简化流程也罢,只要能守住 “低价 + 卫生” 的底线,消费者就愿意买账。
三、把成本省在 “刀刃” 上,预制菜只是 “省钱套路” 之一
萨莉亚敢用预制菜,还因为它把 “省钱” 玩到了极致,预制菜只是其中一环。它从不搞花里胡哨的服务 —— 没有服务员帮你拉椅子、递餐巾,点餐靠自助,上菜靠按铃,撤盘时还会顺便把邻桌的空盘一起收走,目的就是减少人工成本;它的菜单也越做越 “精简”,一开始卖全品类西餐,后来只聚焦意大利菜,还把 “海鲜沙拉” 和 “虾仁沙拉” 合并,砍掉没销量的菜品,既能减少食材浪费,又能降低采购成本。
别的餐厅靠 “增值服务” 赚钱,比如给单独吃饭的人放玩偶、提供美甲,萨莉亚却觉得这些都是 “无效成本”—— 服务员花时间做这些,翻台速度变慢,最后还要把成本加到菜价上,消费者花的钱没用到食材上,反而为 “没用的服务” 买单。
萨莉亚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 “无效成本” 全部砍掉,省下来的钱要么降菜价,要么保证食材品质,反而让消费者觉得 “值”。
比如它用的预制意面酱料,都是和大型供应链合作,批量生产能保证口味稳定,还比后厨现熬便宜;它的微波炉、烤箱都是超大容量的,一次能加热好几份餐品,既省时间又省电费。
这些细节加起来,让它在使用预制菜的同时,还能保证 “低价不低质”,消费者自然不会有意见。
四、不搞 “预制菜焦虑”,它摸透了消费者的 “真实需求”
现在很多人对预制菜的反感,其实源于 “信息不透明”—— 餐馆不承认用预制菜,消费者吃的时候发现味道不对,才觉得自己被 “欺骗”。
萨莉亚恰恰相反,它不回避预制菜,甚至会让你感受到 “预制菜带来的好处”。
比如它的意面,煮好后过冷水,再用预制酱料拌匀就能上桌,速度特别快,高峰期也不用等太久;它的沙拉,蔬菜是提前洗好切好的,酱汁单独包装让你自己拌,既保证新鲜,又避免后厨拌沙拉时的卫生问题。
这些细节让消费者觉得,预制菜不仅没影响体验,反而让用餐更高效、更放心。
更重要的是,萨莉亚知道消费者对 “吃” 的核心需求:干净、不难吃、价格匹配。
它从不在 “口味惊艳” 上较劲,只要做到 “不难吃,符合大众口味” 就够了 —— 毕竟人均二三十,没人会要求它比米其林好吃。
但它会在 “卫生” 上较真,厨房是开放式的,能看到工作人员操作,食材保质期、储存方式都严格把控,这些 “实在” 的细节,比 “否认用预制菜” 更能让消费者安心。
五、萨莉亚的启示:餐饮的本质,从来不是 “套路” 而是 “坦诚”
萨莉亚的成功,给所有餐饮品牌上了一课: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 “被套路”。
现在很多餐馆一边用预制菜,一边吹 “现做现卖”,价格还定得很高,被发现后自然会翻车;而萨莉亚从一开始就坦诚 “我用预制菜,我卖低价,我只做性价比”,反而赢得了信任。
对消费者来说,吃顿饭而已,没必要追求 “非现做不可”,关键是 “花的钱和得到的体验是否匹配”。
萨莉亚用预制菜降低成本,用低价回馈消费者,用高效服务提升体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 它不把消费者当 “傻子”,消费者也不会用 “高标准” 苛责它。
说到底,餐饮的核心不是 “食材是不是现做”,而是 “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萨莉亚的厉害之处,就是看透了这一点:与其在 “要不要藏预制菜” 上纠结,不如坦然接受,把精力放在 “如何让预制菜带来更好的性价比” 上。
这一点,和蜜雪冰城非常相似。
这或许就是它不怕你知道用预制菜的底气 —— 真诚,永远比套路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