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度 昱台登场” 第八个丰收节里续写北纬29度的酱香传承
翻开中国历史长卷,酒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枭雄曹操挥毫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将壮志豪情融入杯中佳酿;大唐诗仙李白更以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写尽疏狂洒脱、盛唐诗人王翰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定格将士们超越生死的豁达……千百年来,酒早已超越自身属性,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而白酒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9月23日,恰逢秋分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款与自然共酿、融非凡匠心的酱香型白酒——昱台酒在“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首发。在“酱香仁怀传匠心 ‘昱’见未来庆丰收”新酒发布仪式上,来自贵州省仁怀市正当年酒业有限公司、仁怀市青年商会的代表们齐聚田野,在稻浪谷香中共同见证这款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酱香佳酿揭开神秘面纱。
昱台酒于“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首发
天时:丰收节首发 筑“明日茅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期盼,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献礼丰收节的高端白酒首秀,“昱台”二字有何深意?
《说文解字》有言:“昱,明日也。其字构形,以日为部首,立声为旁,寓意光明璀璨的未来。”。“台”则取自“土筑高台”,象征视野开阔、格局高远。二字相合不仅是一个品牌名称,更是一份承诺:以光明之志,筑“明日茅台”,酿传世佳酿。
茅台作为酱香型白酒的标杆,早已成为品质与文化的象征,其背后是对原料的极致苛求、对工艺的坚守传承,以及对文化的深度挖掘。“昱台”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茅台为榜样,从原料选择到酿造工艺,每一步都向着“茅台”标准看齐。除了选用与其同源的红缨子糯高粱,生产基地也来自茅台酒的故乡——贵州省仁怀市。在丰收节这个寓意“收获”与“成长”的日子首发,更是“昱台”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今日借丰收之势扎根,明日必以品质之力崛起,朝着“明日茅台”的目标稳步前行。
“选择在丰收节首发,也是对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以酒为媒、产业兴农。”昱台酒负责人表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丰收节被赋予了乡村振兴的新内涵。通过带动区域红缨子糯高粱的规模化种植,可以推动酿酒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经济腾飞;通过“昱台”这一文化载体,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的魅力,了解酱香型白酒背后的农耕文化与匠心精神,让古老的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作为昱台酒发布的重要见证人,贵州仁怀市青年商会会长、仁怀市茅台镇酱酒盟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绍辉先生也在发布仪式上动情表示:“从茅台镇到北京大学,又从北京大学回到茅台镇,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所学、所见、所得为仁怀发展、酒企进阶添砖加瓦。惊喜的是,在酿酒行业追求数字化的当下,还有品牌愿意沉下心来,以茅台为标杆选用本地红缨子糯高粱,把每一个酿造环节都做到极致;令我欣慰的是,昱台不仅是在做一瓶酒,更是在传承仁怀酱酒的农耕根脉与文化之魂。相信凭借过硬的品质,昱台酒一定能成为仁怀走向全国、甚至对话世界的又一张亮眼名片,也为我们本地青年投身酱酒产业树立好榜样!”
从“昱台”二字,到丰收时节,再到打造“明日茅台”的目标,三者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这款酒的“天时”——借丰收之势,立品质之志,承酱香之魂,为昱台酒的未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仁怀当地农民摔打谷子,满脸丰收喜悦
地利:北纬29度的“天赋之地”
“一方水土酿一方酒”。一款优质酱香型白酒的诞生,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处于世界公认黄金酿酒带核心——北纬29度的贵州仁怀,正是这片孕育酱香传承的“天赋之地”。
白酒的酿造过程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从谷物储存、发酵条件控制到蒸馏技术的应用,每一步都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据《礼记・月令》中记载“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提出酿酒需遵循「六必」原则:原料纯净、酒曲适时、浸泡清洁、水质优良、器皿精良、火候得当。这一工艺标准不仅保障了酒的品质,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
而北纬29度的神奇,源于其无可复制的自然条件。北纬29度沿线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滋养,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充沛且雨热同期,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70%以上,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正是一场“微生物的狂欢”——空气中活跃着数百种微生物菌群,它们在发酵过程中与粮食相互作用,形成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物质,赋予了酒体醇厚、层次丰富的酱香。
仁怀作为“中国酒都”,更是将北纬29度的地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山地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7°33'30"~28°10'19",东经105°59'49"~106°35'50"。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适中、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拥有独特的环境、气候、土壤、水质、生物等自然因素,具备绝佳的“好生态酿好酒”主产区优势。
水为酒之魂,昱台酒的“灵魂”则是被誉为“中国美酒河”的赤水河。这条河流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最终注入长江。其流域内75%为山地地形,未受水电工程干扰,保留完整自然流态,成为长江上游唯一未被污染的支流。河水富含矿物质与微生物群落,PH值稳定在7.2-7.8之间,形成酿造酱酒的“黄金水脉”。此外,沿赤水河谷遍布的紫色砂页岩形成于7000万年前,土壤表面广泛分布着的紫色土层,酸碱适度,以这些土壤做窖泥有利于酿造优质白酒。
如果说水是酒之魂,那粮食便是酒之骨。昱台酒选用的红缨子糯高粱,是全世界最适宜酿酱酒的农作物,仅生长在贵州仁怀境内及相邻川南地区。这种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90%以上,且富含1.68%的单宁,经过“12987”酿酒工艺多轮次翻烤后,可以成就酱香酒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此外,这种高粱的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回沙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酱香型白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都在合理范围内。
正是以北纬29度黄金酿酒带为核心,叠加水源、原料的双重自然天赋,让仁怀成为今天无可替代的酱香产区,也让“昱台”从诞生之初,便带着“取日月之精华,汇山川之灵气”的独特气质,拥有了超越普通酱酒的品质底气。
梁绍辉先生在现场点评昱台酒的独特口感
人和:以勤治事 以公处人
如果说“天时”与“地利”是昱台酒诞生的基础,那么“人和”便是成就其品质的核心——既包含酿酒人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也承载着仁怀千年酿酒文化的厚重积淀,更有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的赋能升级。
作为酱香白酒的发源地、核心区,仁怀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且从未中断。千百年来,智慧的先民们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根据赤水河每年清浊的变化情况,积累出了天人合一的酿造智慧,并总结形成“12987”和“三高三长”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所谓“12987”,即一年为生产周期,包含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等核心流程,具有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已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高三长”,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制曲时间长、基酒生产时间长、基酒储存时间长。
“昱台”酿酒团队深知仁怀酿酒历史的珍贵,在酿造过程中,不仅严格传承古法酿酒工艺,还将曾国藩先生所倡导的处世哲学“以勤治事,以公处人”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勤”与“公”的信念诠释着新时代匠心精神。这种对工艺的精细化追求,与《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哲学一脉相承,体现了酿造者对自然规律的驾驭能力。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极为复杂,周期漫长,从原料的甄选到成品酒的出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耗时数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白酒品质。因此,“昱台”酿酒团队始终保持着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心把控每一个工艺细节。正是这份勤奋和坚守,才使得每一滴昱台酒都品质卓越,酱香浓郁。
“以公处人”则体现了“昱台”对消费者、对合作伙伴的公正与诚信。对待消费者,坚持诚信经营,不做浮夸宣传,不藏工艺细节,建立了从原料种植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真正实现“买得放心,喝得安心”。对待合作伙伴,“昱台”超越单纯的商业合作模式,以“互利共赢、共生共荣”为目标,希望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带动原料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文旅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振兴,让“昱台”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真正践行“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酿酒师傅正进行白酒固态蒸馏中的核心工序上甑
酱香天人共酿,酒中自有深味。当秋分的风拂过仁怀的田野,红缨子糯高粱的香气与赤水河的清冽交融,恰如“昱台”所承载的三重厚意——是丰收节里对天地馈赠的感恩,让每一滴酒都浸润着农耕文明的质朴;是北纬29度“天赋之地”的滋养,让每一缕酱香都镌刻着自然的灵气;更是千年酿酒史的匠心与晚清名臣曾国藩“以勤治事,以公处人”初心的传承,让每一口醇厚都饱含着人文情怀。
展望未来,“昱台”愿以酱香为媒,继续在传承中守护文化根脉,在坚守中传递品质信仰。让这杯来自丰收时节的佳酿,不仅成为味蕾的慰藉,更成为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让中华酱香的故事,随“昱台”之名,代代相传,誉满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