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览生态富美雅安”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在雅安启动。当天采风团走进名山区茶旅融合综合体、天全县特色农业基地。
23日清晨,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仍沉浸在氤氲的雾气中。这个以壮观的梯田式茶园而闻名的独特农业景观,近年来已成为川渝地区的知名打卡地。
这里收集了30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建成四川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基因库),引进省内外茶树良种300余个,选育登记25个优质特色良种,其中国家级良种3个、省级良种22个。
牛碾坪更建成全国最大的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年出圃茶苗超15亿株,占四川90%以上,良种化率、茶苗繁育水平全国领先。正是依托牛碾坪的硬核实力,名山区获评“全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中国茶苗之乡”,茶苗产业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让茶产业持续焕发活力,牛碾坪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打造“一站一场一中心一库”和“四园一圃”的良种“育繁推”体系,构建“茶良场+专家团队+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的良种选育与推广模式。
同时,充分发挥本土科技人才作用,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创新、转化成果。“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效运转,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与污染物管控”等项目实验示范,助力形成茶园绿色防控名山模式;与川农大相关学院互动,在茶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成果显著。
依托良好的茶产业基础,牛碾坪积极发展酒店、民宿产业,推动茶旅融合。安逸美舍酒店等坐落于茶山之间,周边青山与茶园相映成画。酒店和民宿房型多样,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住宿需求。在这里,游客清晨可被阳光和鸟鸣唤醒,白天漫步于茶园,夜晚在静谧中安然休憩。
酒店、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实惠。越来越多村民投身其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竹器非遗表演、元宇宙互动、VR探秘熊猫世界……体验值拉满!”天全县G318旅行博物馆内,游客们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十分新奇。这个以“科技感+非遗传承”为核心体验的G318旅行博物馆,包含鱼子酱体验中心与竹海渔乡博物馆,是天全县近年来成功打造的集非遗展览、农特产体验、文创研学、电商基地与技术研究院于一体的“五位一体”文旅综合体。
由于融合了电商直播、文化研学与产业研究等功能,实现了“一馆多用”,G318旅行博物馆已成为G318天全服务区——“入藏首站”的重要文化枢纽。
“我们紧扣‘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致力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让‘入藏首站’向真正的‘文旅地标’转型升级。”G318旅行博物馆现场负责人宋陈庚介绍,“馆内充分展现‘鲟迹318、畅游在天全’的文旅品牌魅力。未来还将持续引入多元业态,更深层次展现天全文化底蕴,使博物馆成为展示天全形象的重要窗口。”
便利的交通体系、丰富的业态布局与高品质的文旅活动,使G318旅行博物馆成为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新标杆。通过博物馆的辐射带动,吸引更多过境游客进入城区消费体验,带动旅游、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业态协同共进,真正将文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
作为天全县“竹经济”的代表企业,雅安嘉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40款与竹笋有关的农副产品,并开发了具有天全特色的“天全好礼”伴手礼,得到了消费者青睐。
据嘉润农业负责人杨存波介绍,该公司春秋两季每年在当地收购的鲜竹笋就达2000余吨,村民户均直接增收5000余元。同时,工厂还可为当地提供6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每名工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企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标准化清水笋车间和休闲即食笋车间,引进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程度高的竹笋加工生产线,购置各类精加工设备与检测仪器百余台(套),并采用先进高温杀菌工艺,现已形成年产清水笋6000余吨、休闲即食产品2000余吨的加工能力。
该县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践行“以竹代塑”发展理念,打造以竹代塑产业园。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雅安首个10万吨级“以竹代塑”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落户园区。
近年来,雅安市天全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竹资源,紧紧围绕竹产业全链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逐步构建起“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的竹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程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