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到,是不是总觉得手脚凉飕飕的?明明穿得不少,可身上还是没劲儿,连吃饭都没以前香了?老辈人常说"秋分补阳,冬不慌",这时候喝对汤比囤一堆补品都实在——不是说补品不好,而是汤汤水水更养人,还不用怕吸收不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道我家常做的补阳汤,都是实操过无数次的方子,新手跟着做也不会翻车。
先说说第一道,山药绿豆莲子鸽子汤。
很多人觉得鸽子汤滋补,可总煮得腥乎乎的,其实问题就出在焯水那步。我之前第一次煮,直接把鸽子丢冷水里煮,结果血沫全粘在肉上,汤喝着又腥又柴,被我妈笑"浪费好东西"。
后来才摸出窍门:鸽子要剁成块(别剁太小,煮的时候容易散),先放冷水里,加2片姜、1勺料酒,大火烧开了再煮1分钟,血沫会浮在表面,用勺子撇干净,这样炖出来的汤才清亮没腥味。
砂锅里加足量热水(别用冷水,不然肉会缩),把焯好水的鸽子放进去,再丢进去切好的山药——一定要选面山药,就是那种表皮有点麻点的,煮软了粉糯糯的,要是选成脆山药,煮久了会散,汤里全是碎渣。然后放小半把绿豆,这里要注意,绿豆别放太多,不然汤会偏凉,反而中和了鸽子的补阳劲儿。
最后加去芯的莲子,我小时候妈妈总让我剥莲子,说"去了芯才甜,吃着也不燥",那时候嫌麻烦,现在自己做才懂——带芯的莲子煮出来汤会苦,还容易上火。都放好后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咕嘟一哈(一会儿),莫(别)急着开盖,不然香味全跑了,煮1个半小时就行。最后只放盐调味,不用加其他调料,鸽子本身的鲜味儿已经很足了,加了反而画蛇添足。
第二道是五指毛桃黄芪山药陈皮莲子老鸭汤。
第一次买五指毛桃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哪种桃子,拿着跟菜市场老板说"要一斤五指毛桃",老板笑着指了指筐里的根茎:"这才是,闻着有股椰香味,煮汤最香了"。后来才知道,五指毛桃是南方常用的养生食材,跟老鸭搭着煮,补阳还不燥,特别适合秋分喝。
老鸭要选那种毛色发亮、摸起来紧实的,嫩鸭太肥,煮出来汤全是油,喝着腻得慌。我每次都会让卖家帮忙剁块,自己回家再用镊子夹一遍小绒毛——别嫌麻烦,不然煮的时候绒毛飘在汤里,看着就没胃口。焯水还是老办法,姜和料酒不能少,焯好后捞到砂锅里。
然后放5克黄芪,这里要提醒一句,黄芪别放多了,我之前一次放多了,结果喝了两天有点上火。再放一块泡软的五指毛桃(提前泡10分钟,洗去表面的泥沙)、一块陈皮——陈皮要提前泡软,把里面的白瓤刮掉,不然煮出来汤会苦。
山药和莲子跟之前一样放进去,加水没过所有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2个小时。煮到最后,整个厨房都是五指毛桃的椰香味,老鸭肉炖得脱骨,用筷子一戳就烂,汤喝着鲜得很,一点不腻。
最后一道是石斛玉竹干贝黄豆苦瓜鲍鱼排骨汤。
听着食材多,其实处理起来没那么复杂,尤其是鲍鱼,很多人觉得难,其实超简单。买鲍鱼的时候让卖家帮忙把壳和肉分开,回家后用牙刷把壳刷干净(留着煮汤好看),肉上的内脏去掉,再用刀在肉上划几刀——不用划太深,这样煮的时候更容易入味。
排骨焯水有个小技巧,我试过好多次发现,焯水时加一点点白醋,排骨更容易炖烂,而且钙也更容易出来,汤喝着更养人。砂锅里放焯好的排骨,再放石斛(提前泡软,剪小段)、玉竹、泡发的干贝、提前泡1小时的黄豆——黄豆一定要泡,不然煮1个小时还是硬的,嚼着费劲。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然后加入处理好的鲍鱼和苦瓜。
苦瓜要选表皮光滑、捏着有点软的,太老的苦瓜苦味重,切好后用盐腌10分钟,挤出水分,能去不少苦味。我家孩子不爱吃苦瓜,这么处理后他也能喝小半碗汤。加完苦瓜和鲍鱼再煮20分钟,最后加盐就行。这道汤鲜得很,鲍鱼QQ弹弹的,苦瓜也不苦,喝着既补阳又不燥,秋分喝正合适。
其实秋分补阳不用搞得多复杂,家常的食材炖一锅汤,喝着暖和又舒服。这3道汤我每周都会轮着做,家里人喝了都说手脚不那么凉了,精神头也足了。之前看央视提过,秋季饮食要"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这几道汤刚好符合——不是说喝了能立马怎样,而是长期坚持,身体会慢慢有变化。
你要是也觉得秋分后身上没劲儿、手脚凉,不妨试试这几道汤,材料在菜市场逛一逛都能买到,步骤也简单。觉得有用的话,就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让大家都能喝上暖暖的补阳汤,舒舒服服过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