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明月映团圆,国庆红旗展盛世。当中秋“邂逅” 国庆,在这双节交汇的温馨时刻,怀仁市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糖干炉走俏节日市场,迎来产销两旺的“高光时刻”。这一被称为“空心月饼”的特色糕点,凭借其独特工艺、醇厚口感与深厚文化底蕴,成为连接游子乡愁、传递家国祝福的“甜蜜使者”。现在,让我们去到怀仁市的糖干炉一条街,去感受甜蜜的节日氛围。
走进怀仁市的一家老字号糖干炉店铺,一股混合着麦香、糖香与油香的醇厚气息扑面而来,香甜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店铺内,一派忙碌景象,老师傅魏秀梅正带领着工人们专注地赶制糖干炉,大家按照不同分工,手艺娴熟地进行着和面、擀皮、塑型、装盘等制作工序。尽管这些糖干炉看起来“简约”了些,可制作工艺却并不简单。
怀仁市魏师傅糖干炉制作师傅魏秀梅介绍,和面和月饼做法一样,但是它跟月饼的工艺不一样。月饼是和上面四油四糖,和上揉上面团,糖干炉工艺很多,包上、擀上、用手按上,必须做的像样,做的好看一点,但是油、糖必须得放够。糖干炉的最大要点就是必须是空的,如果不是空的,那就不叫糖干炉。
“空心”是糖干炉的精髓所在,再加上制作原料与月饼相似,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空心月饼”。怀仁糖干炉又名“闪塌嘴”,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是怀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从事糖干炉制作60多年的魏秀梅老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做好糖干炉,面一定要揉出筋骨,馅儿要甜而不腻,烘烤时更要掌握好火候,受热膨胀,自然形成中空结构,咬一口“闪塌嘴”,这才是正宗的“怀仁味道”。
魏秀梅说,糖干炉是怀仁特产,逢年过节以后销量挺大的,买上馈赠礼品,都是送人、自己吃。以前糖干炉是手捣的,用手捣,焦炭炉子,用土炉子做。现在销量因为大了,土炉子供不应求,用烤箱烤。
如果说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标配”,那在怀仁,糖干炉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怀仁当地,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是糖干炉的“高光时刻”,当地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带上几箱,这不仅仅是吃一种美食,更是品一种“味道”。香甜的糖干炉里承载着传统文化,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
怀仁市魏师傅糖干炉负责人李晓磊介绍,平时的糖干炉一天大约就是生产100多箱,进入8月初左右,到中秋佳节前期,每天大约生产400多箱,以前每天早上7点左右生产,现在改成了5点,顾客的需求量大,所以生产的数量也多,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记者:丰 慧 张一波丨怀仁台: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