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江湖,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大洗牌。
银基退市、怡亚通缩编的消息尚未远去,产值增长20%利润下滑90%、回款腰斩、无钱给付账款、被迫转型酒水仓储超市的消息便接踵而至。
酒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就连辉煌一时的大商们也不乏或业绩大幅下滑、或黯然退场者,经受着从行业舞台中央逐步边缘化命运。
1
30年大商风云录
白酒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趋势变化紧密相连。1992年,中国经济成功走出通货膨胀的阴霾,市场活力加速释放。酒企也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纷纷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线轰鸣运转间,产能快速攀升。
1994年,五粮液开创性地推出OEM(代工生产)与买断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白酒行业激起层层涟漪,彻底开启了大商时代的新篇章。
此后,白酒大商群体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合作形式与运营模式持续升级迭代,从最初掌控区域流通的 “渠道大商”,到深度绑定名酒资源的 “名酒大商”,再到布局线下连锁门店的 “连锁大商”,乃至拥抱数字化浪潮的 “互联网大商”。
大商们凭借不断进化的能力,逐步占据白酒销售渠道的主导地位,为2005-2014年中国酒业“黄金十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渠道基础。也是在这一时间,行业内诞生了一批如安徽百川、山东新星、浙江商源等一大批雄踞一方甚至是辐射全国的白酒大商,它们在渠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5年起,白酒行业走出深度调整期,政务消费退潮后,商务宴请与民间收藏接棒成为增长引擎。这一阶段,“厂家—大商—二批商—终端”的四级分销模式达到鼎盛,大商凭借三大优势掌控行业命脉,可谓是站在酒企肩膀上的“造富神话”。
大商优势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是品牌垄断优势。头部酒企实行的多为是区域总代制,省级大商往往独家掌控名酒产品的核心代理。如某省大商凭借五粮液一款产品年销售额便已超过10亿元。酒类流通中的代表酒仙网也在这一时间内迅速发展,2020年以37亿元的营收规模在酒类流通企业中名列前茅。
其二是渠道网络优势。大商通过掌控数千家二批商和终端网点,形成 “毛细血管式” 覆盖,渠道可触达县域市场90%以上的餐饮终端。
2020年成为大商命运的分水岭,随着消费升级加速,酒企开始觉醒,过度依赖大商导致价格管控失效、终端信息断层。与此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消费结构升级与降级并存,产业调整期间逐步来临。
在消费市场收缩、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白酒大商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时酒企也开始渠道收权,如洋河启动 “一商为主、多商辅助” 改革,将省级的独家代理拆分为多商经营,大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区域酒企也开始调整策略,仰韶酒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带动增长,逐步减少对单一大商的依赖。
这之后,头部大商也开始通过绑定名酒存活,中小商加速退场,大商曾经的 “渠道霸主” 风光不再。
2
三重绞杀下的生存危机
当前,白酒进入调整期已是不争的事实,酒企的渠道扁平化改革已从 “试点” 变为 “标配”,叠加产业周期,形成对大商的多重挤压。
首先是上游端的挤压。酒企在近年来进行渠道改革,如五粮液的“百城千县万店” 工程已在200余个城市落地,茅台的直营体系也在稳步增长,还有区域酒企的其他省份布局时会优先选择当地中小经销商,大商的代理区域被大幅压缩,市场份额稀释过半。
另外多数名酒企业搭建数字化渠道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终端价格,大商 “加价套利” 的空间被彻底封死。
其二是下游冲击,主要表现是两极分化击中软肋,高净值人群追捧头部高端产品,大众消费青睐百元内高性价比产品,夹在中间的次高端市场,则成为消费分层的 “重灾区”。
大商传统模式的核心产品布局,长期聚焦 200-800元次高端价位带,这种产品布局的 “中间塌陷”,让大商陷入 “高端拿不到、大众做不了” 的两难境地,传统的产品组合策略彻底失效。
另外,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的出现进一步分流大众消费客源,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网络逐渐沦为 “流量孤岛”。
其三是平台商的挤压。传统大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与名酒企业的深度绑定,凭借独家代理权掌控稀缺货源。但平台商通过 “向上整合生产端、向下链接消费端” 的模式,直接切断了传统大商赖以生存的 “货源命脉”,让其 “品牌垄断” 优势荡然无存。
此外,大商自身盈利模式单一、人才断层难以适应改革、数字化滞后等现象也在这场危机中暴露无疑。
3
大商转型,行业向新
在白酒行业从 “渠道为王” 向 “价值为王” 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大商的生存困境倒逼其寻求变革。大商的转型不仅是自身破局的必由之路,更成为推动行业焕发新生的重要力量。
我认为,与酒企开展深度合作,是大商转型的重要起点。过去,大商与酒企多是简单的代理分销关系,大商依赖酒企品牌,酒企借助大商渠道,双方联动性较弱。
如今,转型中的大商主动打破这种浅层合作模式,与酒企在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度绑定,形成 “共生共荣” 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大商在区域市场站稳脚跟,也为酒企的全国化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行业从 “单一销售” 向 “协同共创” 升级。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是大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渠道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数字化成为大商优化运营、精准触达消费者的必然选择。
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实时收集终端动销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偏好,为酒企提供精准的市场反馈,助力酒企调整产品策略。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补货,根据终端销量预测自动生成补货清单,大幅降低了库存成本。
平台化转型则为大商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行业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大商多以 “单打独斗” 的模式运营,资源分散、竞争力有限。平台化转型让大商从“个体经营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整合中小经销商、终端网点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从“靠品牌吃饭”到“靠能力生存”,从“差价盈利”到“价值分成”,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荣”,大商群体正在经历痛苦但必要的蜕变。
未来的酒业江湖,不属于独霸一方的 “霸主”,那些能绑定酒企成长、完成数字化升级、构建核心能力的大商,终将跳出“消失”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