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 1 号修改单自 9 月 16 日起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规定,灭菌乳生产仅可使用生乳作为原料,不得添加复原乳。这一政策调整后,部分消费者将灭菌乳此前的原料争议转嫁至复原乳,认为复原乳属于 “劣质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从定义来看,复原乳是将液态奶经浓缩、干燥制成奶粉后,再按比例加水还原制成的液态奶,生产过程具有标准化特点。营养层面,复原乳在高温加工环节中,B 族维生素等不耐热营养素会有少量损失,但牛奶的核心营养成分 —— 优质蛋白质与钙的保留率较高。而消费者饮用乳制品的主要需求是补充蛋白质和钙,因此 “复原乳没营养” 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此前复原乳市场接受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 “新鲜” 属性的偏好,以及部分产品对 “复原乳” 身份标注不够清晰。
新规实施后,复原乳在成本与品质稳定性上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成本方面,复原乳以奶粉为原料,生产与运输过程无需全程冷链,大幅降低了物流与存储成本。这一优势使复原乳在终端售价上更具竞争力,如家庭日常消费、奶茶店、咖啡店等批量采购场景。
品质稳定性上,鲜奶品质易受奶源、季节、饲料等因素影响,而复原乳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可确保不同批次产品的口感、营养成分保持一致。这一特性对餐饮、烘焙等对原料品质稳定性要求较高的 B 端客户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基于自身优势,复原乳正逐步明确市场定位,摆脱 “替代品” 标签,向 “特色功能品类” 转型。
应用场景方面,复原乳已开辟多个专属赛道:在餐饮领域,成为奶茶、咖啡等饮品的专用奶原料;在家庭消费中,因无需冷藏、保质期较长的特点,成为应急储备及长期饮用的优选;此外,依托标准化生产基础,复原乳还可作为功能型乳制品的基底,通过添加特定营养元素,开发出针对性的营养强化产品。
此次灭菌乳新规并非否定复原乳的市场价值,而是推动乳制品市场向更规范、多元的方向发展。未来,乳制品市场将形成 “鲜奶” 与 “复原乳” 双轨并行的格局。消费者应客观看待复原乳,结合自身消费需求、使用场景及预算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