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陈惠琪 陈琦 庄楷淇
当国庆长假遇上中秋佳节,享受阖家团圆、呼朋唤友的欢愉时,月饼、大餐当然不能少,我们的脾胃还好吗?
受长夏的湿困影响,加上生冷饮食,这段时间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再加上假期饮食过饱、过油,身体会出现口干、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问题。
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特别整理了几款温润的茶饮,帮助您消食解腻。
医院供图
山楂陈皮麦芽茶
配方:生山楂10克,陈皮5克,炒麦芽1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加盖焖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
功效解析:此方为消食导滞的基础方。山楂专消肉食油腻之积;麦芽长于消米面薯芋之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三味同用,覆盖面广,消食化积力强。
医院供图
焦三仙茶
配方: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9克。
做法:将三味药稍捣碎,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0~15分钟,取汁代茶饮。
功效解析:“焦三仙”是中医经典的消食方。药材炒焦后(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消食导滞的能力更强,尤其适用于积食较重,伴有轻微腹泻、腹胀难消的情况。
鸡内金茶
配方:炒鸡内金粉3~5克。
做法:将炒鸡内金粉放入杯中,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开,搅拌均匀后饮用。口感略涩,可加入少许红糖调味。
功效解析:鸡内金是鸡胗的内壁,有极强的消食作用,能健脾开胃,适用于各种饮食积滞,被誉为“消食仙药”。因其有研磨之性,对小儿疳积也有良效。
佛手玫瑰花茶
配方:佛手片5克,玫瑰花5朵,冰糖少许。
做法:将佛手片和玫瑰花一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焖5分钟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解析:聚会引发情绪波动,或因食滞导致气机不畅。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散瘀。此茶尤其适合情绪不佳伴随脘腹胀满的女性。
医院供图
藿香佩兰陈皮茶
配方:藿香5克,佩兰5克,陈皮3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盖上杯盖焖5~10分钟,利用蒸气充分激发药材的芳香之气。
功效解析:月饼和油腻食物易生湿困脾,导致头身困重、舌苔厚腻。藿香和佩兰是经典的“芳香化湿”药对,能醒脾开胃,化解湿浊;配上陈皮,理气燥湿,让脾胃恢复清爽。
生姜大枣茶
配方:生姜3~5片,大枣(掰开)3~5枚。
做法:将生姜片和掰开的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0分钟以上,喝汤吃枣。
功效解析:如果您贪食了生冷瓜果或冰镇饮料,导致胃部冷痛、不适。生姜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茶能温暖中焦,缓解寒凉引起的胃部不适。
参术茶
配方:太子参10克,生白术10克,茯苓10克。
做法:将三味药放入养生壶或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0~30分钟,取汁代茶饮。
功效解析:适用于平时脾胃虚弱,食滞后消化不良、乏力明显的人群。太子参补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此方在消食的同时,更侧重于补益脾胃之气,从根本上增强运化能力。
乌梅山楂甘草饮
配方:乌梅2~3颗,生山楂5克,甘草片3~5片,冰糖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焖泡15分钟以上,待乌梅和山楂的味道充分释放后饮用。
功效解析:此茶酸甘化阴,生津止渴。乌梅和山楂的酸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促进消化;甘草和冰糖调和口味,缓和中焦。口感类似酸梅汤,消食解腻效果佳。
莱菔子茶
配方:炒莱菔子10克。
做法:将炒莱菔子研碎,用纱布包好,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饮用。
功效解析:莱菔子是萝卜的种子,功擅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特别适用于食积后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等,甚至大便不通的情况。有“推墙倒壁”之功,消胀力强。
医生提醒,中药茶饮虽好,也不宜过量饮用,一般每日1-2杯即可。消食导滞的茶饮,待症状缓解后即可停止饮用,无需长期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慢性疾病者,饮用前请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