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为什么牛里脊比其他部位嫩这么多?”儿子咬着牛排,含糊不清地问。爸爸放下刀叉,笑着解释:“因为它‘懒’啊!”
牛里脊的“嫩”,和它的位置密切相关。它藏在牛的腰椎内侧,依附于脊椎,主要控制脊椎弯曲,几乎不参与运动。就像人长期不运动,肌肉会变软一样,牛里脊的肌肉纤维细得像婴儿的肌肤,连筋膜都少得可怜。
但“嫩”不是天生的,烹饪时的处理更关键。我有个朋友是米其林餐厅的厨师,他教过我几个“嫩肉魔法”:第一招是“逆纹切”。牛里脊要横着肌肉纹路切,切断纤维,否则炒出来会像橡皮筋。第二招是“捶打”。用刀背或肉锤轻轻捶打,让肉质松软,体积增大1.5到2倍。第三招是“腌制”。加少量食用碱、生粉和水抓匀,腌10分钟后再补生粉和油,油能锁住水分,炒时肉汁不会流失。
记得有次家庭聚会,我用这些方法做了道小炒牛肉。牛里脊切片后,先逆纹切,再用刀背捶打,加淀粉和油腌好。热锅冷油,分三次快炒,牛肉变色立刻盛出,最后和杭椒一起翻炒,撒上黑胡椒。端上桌时,大家抢着夹,表姐说:“这肉嫩得像豆腐,但比豆腐香多了!”
牛里脊的“嫩”,是肌肉结构给的底气,也是烹饪技巧的点睛之笔。它让每一口都像在舌尖上跳舞,难怪能成为餐桌上的“常胜将军”。
下一篇:“成语菜四绝”比赛精彩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