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人喊 “先打四角酒”?换算成现在重量,才懂为啥说古人酒量吓人
创始人
2025-10-08 10:47:54
0

前阵子翻《水浒传》,看到武松进店喊 “先打四角酒来”,当时还没当回事 —— 不就是点酒嘛,能多大量?直到后来查了点资料,好家伙,差点惊掉下巴。这四角酒要是搁现在,怕是得好几个人才能喝完。

先说最实在的,四角酒到底是多少?我记得《考工记》里好像提过度量单位,后来特意翻了翻资料才确认,宋代的 “一角” 合四升酒。关键是这 “升” 跟现在还不一样,那会儿一升大概两百毫升出头,这么算下来,一角就是八百毫升左右,四角就是三升多,差不多三公斤重。

三公斤啊!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想想,现在咱们喝啤酒,一瓶也就五百多毫升,这四角酒相当于六瓶多啤酒的量。要是换成低度白酒,那也得五六斤。我上次跟朋友聚餐,三个人喝两斤白酒都晕乎乎的,古人这一开口就是四角,真不是吹牛?

不过后来我又发现,这里面有猫腻。一开始我以为宋代的酒跟现在的白酒度数差不多,毕竟总听人说 “武松打虎前喝十八碗”,那不得四五十度?但查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宋代的酒大多是发酵出来的米酒,度数最高也就十度左右,跟现在的黄酒差不多。而且店小二还得 “筛酒”,把酒糟滤掉,度数其实更低了。

这么一说好像就合理些了,但即便如此,十度的酒喝五六斤也够吓人的。你别说,宋代人是真的爱喝酒。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街头巷尾全是挂着酒旗的铺子,跟现在的便利店似的密集。就连文人墨客也离不开酒,苏轼晚年就天天喝酒,还自己酿酒,什么蜜酒、桂酒都酿过,不过他酒量其实不大,追求的是微醺的劲儿。

有意思的是,宋代人喝酒还挺讲究。他们用的酒瓶子叫 “经瓶”,就是后来咱们说的瓶装酒的雏形。贵族喝酒还用那种带温碗的注子,把酒瓶放热水里温着,跟现在冬天喝热黄酒一个意思。但普通人哪管这些,酒馆里一坐,喊一声 “打四角酒”,管够喝就行。

陆游有句诗说 “酒杯一举必三升”,当时还觉得他豪放,现在一算,三升不就是小三斤酒嘛。苏辙、刘克庄这些文人也常写 “喝三升尽兴”,看来在宋代,能喝个三升酒就算酒量不错的了。这要是换成现在的高度酒,估计没几个人能达标。

真不是我吹古人,就算酒度数低,量摆在那儿呢。我有个朋友酒量算好的,最多一次喝了两斤黄酒,过后睡了一下午。古人这一喝就是五六斤,喝完还能赶路、聊天,甚至像武松那样上山打虎,这体质是真没法比。

不过也有例外,苏轼就属于酒量小还爱喝的那种。他早年根本不能喝酒,后来当官应酬才练出来,晚年虽然天天喝,但也只是图个乐子,喝醉了就写诗,“夜饮东坡醒复醉” 就是这么来的。这种喝法倒挺舒服,不像现在有些人喝酒非得拼个高下。

现在再看 “先打四角酒来” 这句话,就觉得特有意思。看似简单一句点酒的话,藏着的全是宋代的喝酒规矩和度量讲究。要是把现在的酒按这量给古人,估计他们也得喊 “顶不住”。

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生活情趣,喝酒能喝出那么多门道,连计量都这么有说法。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让你喝五六斤低度酒,你能顶住吗?我反正想都不敢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威士忌,成年人的快乐水 说真的,现在喝威士忌的人越来越多了。倒不是跟风,就是觉得这玩意儿有意思,不像啤酒那么涨肚,不像白酒那...
原创 肉... 前阵子感冒刚好,我妈又炖了锅排骨汤,奶白奶白的,浮着一层油花。我捧着碗咕嘟咕嘟喝得香,刚想把骨头挑出...
原创 三... 宝子们,来三亚旅行,除了那碧海蓝天、椰林沙滩,怎么能错过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呢?三亚美食丰富多样,融合...
原创 螃...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金秋时节正是吃螃蟹的最佳时节。小时候最盼着吃螃蟹,那时候螃蟹较贵,只有过中秋...
虎头蜂泡酒用什么白酒泡最好?选... 虎头蜂泡酒在传统中医和民间流传中,常被作为一种保健酒,深受一些喜爱养生的人群青睐。然而,想要泡出一瓶...
你在日本喝的抹茶,很可能来自贵... 日本是这个长假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 到了日本,很多人都要品尝下特产:抹茶。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现在...
冰箱冷藏香蕉:解锁不一样的吃法... "妈妈,我想吃香蕉冰沙,可家里没有冻香蕉怎么办?"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 "要不我们把香蕉放冰箱冷冻...
白酒分别都有什么特点,怎么选? 什么是白酒及其历史沿革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以谷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和蒸馏制成。其历史可以追溯...
年轻人过节新时尚:月饼的N种玩... 海报制作:王怡静 新华社太原10月8日电(记者樊欣阳)圆圆的月饼,长久以来一直是团圆的象征。如今,年...
职场人寒露养生指南来了,助你活... 今日寒露,明日开工。把养生融入工作日常,让你元气满满,从容前行。从饮食到作息,从防护到情绪,8个养生...
【家常话健康】这种菜看着又丑又... 梅菜扣肉,都吃过吧?虽然有不少肥肉,但却鲜香不腻,主要功劳就是里面的梅干菜。 虽然梅干菜看着乌黑,长...
东北老式麻辣烫 无骨鸡爪 蛋黄... 东北老式麻辣烫 无骨鸡爪 蛋黄肉松蛋糕吃货
解秋燥、调脾胃!“两肉一果”吃... 脾胃不和、秋燥扰人? 秋季不妨试试“两肉一果” 鸡肉、牛尾、冻梨 搭配其他食材 从容应对健康“挑战”...
追捧“冻门”自制“预制菜”,现... 当下,“冻门”之风在年轻人中盛行。他们周末备菜,将密封盒装满便当冻入冰箱,想吃时加热即食,5分钟搞定...
为什么蜜雪冰城冰淇淋化得这么快... “没有人能体面吃完蜜雪冰城的甜筒!”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如此感慨,顺便配了一张蜜雪冰城冰淇淋滴滴答...
原创 秋... 小时候,最讨厌的季节就是天干气躁的日子,因为北方湿度小,每到夏季或者秋季,天气都及其干燥,干燥带来的...
原创 种... 种植2年必须连根拔起,亩产高达7000斤,北方农民从来不种。大家好,我是小乔,与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