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刮,街边的冰糖葫芦就支起了摊子,超市里的山楂片、果丹皮也摆到了显眼位置。
这颗红通通的果子陪着国人过了两千多年,《尔雅》里就有它的身影,可要说哪的山楂最够味,好多人只知糖葫芦却不知产地门道。
今天就扒一扒公认的 5 个山楂宝地,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河北承德兴隆县绝对是山楂界的 “老大哥”,不愧 “中国山楂之乡” 的名号。
燕山南麓的山水把这里养成了宝地,22.58 万亩山楂林年产 25 万吨鲜果,稳居全国县级第一。
当家品种 “兴隆红” 果面亮得像涂了油,咬开果肉紧实,酸甜比拿捏得刚好,
不会酸得皱眉,甜味又来得实在,难怪清嘉庆年间就靠商队远销各地。
当地老人说,用兴隆山楂做糖葫芦,熬糖时都不用额外加糖,凉了之后糖壳脆得掉渣,里面的果肉还带着汁水。
山东青州的敞口山楂得算 “文人认证款”,明代《群芳谱》就夸 “青州者最佳”。
这品种最特别的是萼筒又大又深,像开了个小口子,因此得名 “敞口”。
青州王坟镇种了 500 多年山楂,现在 2.4 万亩基地养出的果子,果肉白里透粉,酸甜中带着清香气,鲜吃爽口,做果脯更绝。
更厉害的是这里的加工能力,全国七成山楂制品都打这来的,从传统果丹皮到网红酸奶山楂球,一颗红果能变出 120 多种花样。
山东平邑的天宝山藏着山楂的 “反差萌”。
别处山楂多酸得咧嘴,这儿的 “甜红子” 却能直接当水果吃,圆滚滚的像樱桃,果肉带着粉红,咬下去先尝到苹果似的甜香,酸味只悄悄冒个头。
要是爱重口,天宝山的 “歪把红” 才够劲,虽然酸但不涩,果肉细 “面”,裹上糖衣做糖葫芦,咬开能尝到果肉的绵密,是老饕公认的 “糖葫芦专用果”。
山上还留着几棵上百年的老山楂树,据说结出的果子滋味更浓。
山西泽州的 “泽州红” 敢称 “山楂王”,可不是吹牛。
这品种三百年前就扎根在晋城的山里,单果能有 20 克重,阳面朱红、阴面大红,色泽艳得像抹了胭脂。
最妙的是果肉,呈淡淡的粉红色,质地绵软却不烂,酸甜味裹着清香,嚼完嘴里还留着余味。
当地老乡爱把它晒成山楂干,泡水时丢几颗,茶汤都染成漂亮的浅红色,配着馒头吃解腻又解馋。
南方也有拿得出手的山楂,广西德保的大果山楂就是代表。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长得像小苹果,果皮浅黄带红,果肉厚实坚硬,耐储存又耐运输。
虽然直接吃酸味重点,但做成山楂糕却堪称一绝,
切成薄片能透光,放在报纸上都能看清字,酸甜适中,还有股独特的果香。
当地做了两百多年山楂制品,老手艺把南山楂的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燕山脚下到桂西山区,这 5 个地方的山楂各有绝活:
兴隆山楂胜在均衡,青州山楂赢在多元,平邑山楂藏着甜意,泽州山楂香得醇厚,德保山楂韧得独特。
其实不管哪的山楂,裹上糖衣、熬成果酱,都藏着国人最爱的那口酸甜。
你吃过这些产地的山楂吗?你老家的山楂有啥绝活?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