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儿可真够热的,一动就是一身汗。厨房里站上十分钟,跟蒸桑拿似的。这种天气,别说做大鱼大肉了,就连吃饭的胃口都打了几分折扣。每到这个时候,我家冰箱里的那颗圆滚滚、沉甸甸的包菜,可就成了餐桌上的救星。
说起来,包菜这东西真是朴实无华,价格也亲民,但它有个了不起的本事——怎么折腾都好吃。尤其是做成酸辣口的,那股子脆爽劲儿,一入口,酸味率先打开味蕾,紧接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辣意跟上,嘴里嘎吱嘎吱响,别提多开胃了。无论是就着一碗温润的白粥,还是配上二两小酒,或是当作下饭菜,它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道在我家夏季餐桌上出场率极高的——酸辣手撕包菜。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手撕”呢?用刀切不是更方便吗?这里头还真有点小讲究。老一辈的厨师常说,“横切牛羊竖切猪,斜切鸡来顺切蔬”。包菜的纤维走向比较特别,顺着纹理用手撕成不规则的小块,能更好地保持它那种爽脆的口感,断面也比刀切的更容易吸收料汁。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手撕的包菜,吃起来格外有锅气,更有灵魂。
要做出一道完美的酸辣包菜,第一步就是挑选一颗“优秀”的包菜。好的包菜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很结实,叶片包裹得紧实,颜色是鲜亮的绿色,最外层的叶子看起来水灵灵的。如果捏起来发软,或者根部有开裂、发黑的情况,那就可以果断放弃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这道菜的魔法世界。
第一步,处理包菜。把包菜最外层可能有些蔫了的叶子剥掉。然后,您可以找一个大一点的案板,将包菜从中间一刀剖成两半。切掉底部坚硬的老根。接着,就是最解压的“手撕”环节了。将包菜撕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大概像麻将牌那么大就好。太大了不入味,太小了容易炒得过软。撕好的包菜块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有个关键动作——一定要彻底沥干水分。您可以放在蔬菜沥水篮里多甩几下,或者用厨房纸巾轻轻吸干表面。这是因为,带着大量水分的包菜下锅,就不是“炒”而是“煮”了,很难产生那种镬气十足的香味。
第二步,准备灵魂料汁和小料。这道菜的味道好不好,全看这碗料汁调得如何。取一个小碗,里面加入:三勺生抽酱油,一勺蚝油用来提鲜,两勺陈醋(喜欢酸点可以多放半勺),一小勺白糖来中和酸味、平衡口味。盐可以少放或不放,因为酱油和蚝油已经有咸度了。再把它们搅拌均匀,让白糖充分融化。
小料方面,我们需要:几瓣大蒜切成蒜片,一小块生姜也切片。干辣椒根据您的吃辣能力准备,怕辣的把籽抖掉,喜欢辣的可以剪成小段。再来一小把花椒粒。这三样可是炒出香味的“铁三角”。
第三步,进入激动人心的烹饪环节。开中火,把炒锅烧热,倒入比平时炒菜稍微多一点的食用油。等油温升高,看到油面有轻微波纹时,先把花椒粒放进去,炸出香味,等闻到那股独特的椒麻味时,可以用漏勺把花椒捞出来丢掉,免得吃的时候影响口感。当然,如果您不介意,留着也行。
接下来,迅速倒入干辣椒段、蒜片和姜片,在热油里快速煸炒几下,几乎是瞬间,那股复合的辛香辣味就会猛烈地冲进您的鼻腔,这就是味道的基础。紧接着,立刻把沥干水的包菜全部倒进去。
这时,要转为大火快炒。手要勤快,用锅铲快速翻炒,让每一片包菜都能均匀地裹上热油,并与香料混合。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一两分钟,您会看到原本硬挺的包菜叶边缘开始变得有些透明,整体也变得稍稍柔软了一些。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沿着锅边淋入我们事先调好的那碗料汁。只听“刺啦”一声,一股带着酸香的热汽腾起,这是味道渗入食材的信号。继续快速翻炒约一分钟,让料汁均匀地包裹住每一片包菜。
第四步,掌握火候与出锅时机。这道菜的成功在于“脆爽”二字,所以千万不要炒久了。从包菜下锅到出锅,总时长大概控制在三四分钟左右。看到包菜已经均匀上色,整体变得油润软塌了一些,但依然能感觉到它的硬挺感时,就立刻关火,盛盘。包菜在余温下还会进一步变熟,所以出锅时最好让它还保留一分生的脆感。
这里有几点小贴士能让您的厨艺更上一层楼:
炒这道菜全程要保持大火快炒,这样才能锁住包菜的水分,达到外入味、内脆爽的效果。陈醋建议分两次放,一半在料汁里,一半在出锅前沿着锅边再淋一次,这样“锅边醋”的香味会更浓郁,酸味更有层次。如果您喜欢,临出锅前还可以滴几滴香油,锦上添花。
想象一下,在闷热的傍晚,端上这么一盘色泽油亮、酸辣扑鼻的炒包菜,它那爽脆的口感足以驱散夏日的黏腻与烦闷。这份由寻常食材带来的不凡慰藉,正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
大家都来说说,天热没胃口的时候,您最爱做哪一道“救命菜”来唤醒味蕾呢?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