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顯示,現時全世界有3.55億人患有各種關節疾病,我國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而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膝關節是人體結構最複雜的大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是損傷機會較多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只有構成膝關節的這些部件共同合作方可保持關節的穩定,只要一個部件出錯,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行動。 囙此,在運動中一定要注意呵護膝關節。 p>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喜歡劇烈彈跳運動的人,很容易損傷膝關節。 計程車司機張師傅,由於工作原因需要久坐,回家後常常感到腰酸背痛,四肢麻木。 於是,張師傅加入了健身大軍中。 想著跑步傷膝蓋,就採取了相對安全的快步走,抽空就到公園快走,平均每天要走6公里,要走持續一個小時以上。 可堅持了半個月,突然發現自己的膝關節出問題了,不但疼痛,還有些腫脹,經醫生診斷,張師傅患上了滑膜炎。 p>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跑步和快走都是重複性運動,長時間持續單一地進行鍛煉都會引發問題。 而一些特殊的疾病,如滑膜皺襞綜合征,在快走時反而比慢跑更加誘發出現症狀。 跑、走雖然看似簡單,實際都需要身體具備基本運動能力,如果一名從不鍛煉的人未經任何基礎力量練習,而且在鍛煉後又不知道拉伸放鬆,貿然開始跟隨他人跑走,身體必然會出現運動損傷。 p>
建議,平時無論跑步、快走都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運動前熱身,運動後拉伸非常關鍵。 長時間持續單一地進行鍛煉,用力的那幾塊肌肉就容易出現勞損。 "體重大的不要一味跟瘦子拼速度,因為體重大,關節負重就大。跑步、快走不要反復繞小圈運動,因為總是在轉彎,兩條腿的受力不一樣。一雙合適的運動鞋也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徒步鞋、跑鞋不能混穿。" p>
日常常聽說游泳、騎車、快走等運動不傷膝蓋,登山、打籃球等傷膝蓋。 對此,崔穎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合理,因為在她接診的病人中大多數關節損傷患者都是由於過度運動造成的,並且快走傷膝的病人也不在少數。 "對於任何運動來講,都有其益處和風險。不能簡單地說哪種運動損害膝關節,哪種不損害膝關節,要因人而異。例如自行車,能新增下肢肌肉力量,但過度訓練也會造成髂脛束摩擦綜合征,也就是俗稱的跑步膝。做體操,拉伸改善肌肉延展性,但有些特殊的姿勢 對於已經存在損傷的人來說就可能誘發症狀。 鍛煉是把雙刃劍,練得得當,改善體質預防損傷,練得不當反而加重身體負擔,破壞肌體平衡,造成損傷或誘發症狀反復。" p>
運動後產生的疼痛有多種原因。 剛開始運動發生的延遲性肌肉酸痛症,在堅持規律運動鍛煉後一段時間會消除。 但如果是運動不當產生的其他問題,越疼越練則會帶來身體健康風險。 "肌肉酸脹、僵硬,一般在72小時內會逐漸緩解,一周內基本消退,但疼痛若是沒有隨著時間消退,繼續運動只會加重疼痛感。" 崔穎提醒,平時一定要注意身體關節發出的疼痛訊號。 發現不對,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醫生說有問題,就要及時做運動調整,不要等到疼久了才來,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