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還是熱敷要看損傷是急性還是慢性。 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用冰敷,慢性勞損型損傷用熱敷。 p>
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腫和滲出; 冷刺激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從根本上降低炎症反應發生的可能性,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 p>
急性損傷常由於一些突發的狀況,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造成,通常馬上就疼得不行。 即刻冰敷能够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效果。 p>
此外,在運動訓練、術後康復時,出現疼痛、腫脹、發熱反應也可冰敷,以减少腫脹,將不適感控制在最低水准。 p>
而慢性損傷通常是沒有突發的外傷,因為長時間反復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 此時熱敷,可以緩解肌肉緊張,新增肌腱彈性和局部血供,緩解疼痛。 p>
日常生活中,急性損傷較為常見,這3個辦法,可以讓冰敷效果加成。 p>
1、充分休息:比如脚扭傷了,受傷的脚要充分休息,不要再用力; p>
2、加壓包紮:給損傷部位來個加壓包紮(打繃帶),這樣可以起到加壓止血的作用,既减少了損傷血管的出血量,也最終降低損傷處的炎症反應(如果第一時間找不到繃帶等彈性資料,像皮帶,絲巾也可拿來救場)。 p>
3、抬高患肢:將損傷處側抬高放於高於心臟水平面的位置,這樣可改善損傷處的微循環,對緩解腫脹,加速組織修復也是極好的。 p>
此外,冰敷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1、時間: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 每次冰敷時長控制在15-20分鐘。 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適得其反。 p>
2、冰敷最佳位置:簡單點說就是最痛、最腫、最熱的地方。 以膝關節為例,以疼痛、腫、熱最明顯的部位為中心進行冰敷,期間可以適當移動,以實現整個關節的冰敷。 p>
3、充分貼服皮膚:可將冰袋紮緊攤開後呈平坦狀,以充分與炎症組織貼合,直達患處(如果覺得太凉,也可以取薄毛巾適當隔離冰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