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有一位餐饮人用30年时间,将山野乡间的梅山菜推向全国舞台。
他,就是新化县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三合汤非遗传承人孙立彬。
从学徒到湘菜大师,从开饭店到推动地方菜标准化,他的故事充满了对传统美食的坚守与突破。
1993年,孙立彬从配菜学徒起步,切菜、掌勺、调味……厨房的每个岗位他都干了个遍。
这段经历让他深知:好味道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2008年,他在长沙创办“梅山食尚饭店”,用现代餐饮理念重新诠释家乡菜;2010年,他回到新化,先后打造“品味梅山”“小丰年”等品牌,目标很明确——让梅山菜走出大山。
孙立彬最拿手的是新化三合汤,这道用牛肉、牛血、牛肚熬制的传统菜,被他做得汤鲜味浓、酸辣开胃。
2008年,三合汤入选北京奥运会地方特色菜谱;2020年又获评“味道湖南”金牌名菜。
但他并不满足于照搬老方子。
“食材必须新鲜,步骤一点不能马虎,但也要结合时令和顾客口味创新。”喜上小丰年厨师长邓志凡说。
在孙立彬的店里,传统“三大碗”“五大碗”有了新摆盘,梅山碟子酒搭配了时尚饮品,老菜式焕发出新活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梅山菜,孙立彬成了“推广狂人”。‘’
他主理新化县首届“村厨争霸赛”,带队在娄底市比赛中拿下金奖;参与新化县“湖南省十大湘菜名县”评选;在紫鹊界梯田世界对话活动中,他设计的“夜龙茶寿宴”让游客惊叹不已。
“比赛和展会就像窗口,能快速打响梅山菜的名气。”他说。
如今,孙立彬依然忙碌在厨房和推广一线。
他常说:“非遗传承不能只靠老手艺人的情怀,得让年轻人愿意学、顾客愿意吃。”
为此,他推动新化菜标准化,培训乡村厨师,还尝试用短视频教做菜。
在他看来,真正的传承既要守住老味道的根,也要长出适应新时代的芽。
从乡间灶台到全国餐桌,孙立彬用一碗三合汤证明:地方菜的魅力,既能唤醒游子的乡愁,也能征服八方食客的味蕾。
而这条传承之路,他走得踏实,也走得热闹。
图片来源新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