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全国各地的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品牌遍地开花,丝绒拿铁、生椰拿铁等新品深受年轻人追捧。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还创造出了“咖喂”“早C晚A”“续命水”“咖啡控”等新词新梗。正如有网友所说:咖啡正在嵌入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职场刚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每一杯星巴克经典浓缩咖啡中,几乎都有来自云南的咖啡豆。据有关数据,2024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同时还远销至29个国家和地区。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天玉咖啡庄园,游客听庄园经营者刘晓东(左一)讲解咖啡知识 图源:新华社
工作人员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开河梅子咖啡庄园的咖啡晒场翻晒咖啡 图源:新华社
云南德宏的“咖啡撒撇” 图源:“云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三
经常有人问,中国还有哪些产品可以打出世界级的IP,中国产品距离世界品牌还有多远?事实上,中国不缺产品,特别是农业产品,如何把更多的产品打造成世界级的“爆品”,从云南咖啡“无中生有,有则更优”的进阶之路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启发。
“眼球经济”的时代下,我们不缺“网红”“爆款”,无论是咖啡、茶,又或者是水果、坚果,我们总是能看到某些产品的突然流行。紧接着,一些地方便开始盲目上马“网红款”,基于功利的“政绩观”“效益观”,什么火了就搞什么,等到产品出来了,流行期也就过去了。像有的地方曾全域种上了核桃,导致该区域的核桃产量虽然丰收,但是市场价格却急剧降低。云南的咖啡,也经历过质量不稳定、价格低于国际期货价格、沦为速溶咖啡原料的阶段,但云南咖啡没有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而放弃对品质的追求和坚守,而是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有了当下的“守得云开见月明”,所以说坚持“长期主义”就是中国品牌的“高阶打法”。
当然,能守得住寂寞,不等于就能做得好产业,关键是要“抱团发展”。云南咖啡产业从曾陷入“卖一斤咖啡豆,买不起一杯咖啡”的尴尬局面,到2024年以31.6%的精品率成为全球咖啡版图中的“黑马”,这背后依靠的是产业政策、科技赋能,以及有效的病虫害控制、因地制宜的品种培育等等,这绝非仅凭单一部门或企业之力就能实现的。比如云南政府就推出“咖六条”,整合资源支持咖啡产业走精品化道路。
云南咖啡制作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咖啡的味道,讲究的是烘培的技艺,是酸苦中发掘的香气。如何“烘焙”好一方产品,如何在变化和竞争中占得先机,云南的“咖”味,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如何快速地找到我们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