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河粉、桂林米粉、广东肠粉
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南昌拌粉……
对于嗦粉爱好者来说
光是读完这一连串的名字
口水可能就已经流了一地了
不过,“嗦粉”虽爽
一定要警惕舌尖上的“致命杀手”——米酵菌酸
1
藏在美食里的危险!
2014年7月
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者发病急,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吃剩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2015年1月9日
非洲莫桑比克的一个村庄约230人(其中75人死亡)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精神异常等中毒症状,调查发现与饮用非洲酒有关(酒中检测出米酵菌酸,制作酒的原料玉米粉中检测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2018年7月29日
浙江金华有一家三口进食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症状,其中7岁女童出现多脏器衰竭。疾控部门从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米酵菌酸。
2020年7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发生了一起进食粿条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医治无效去世。
2020年10月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起家庭聚餐事件中,9位家庭成员在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后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症状。尽管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抢救,但遗憾的是,所有的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2024年3月
中国台湾台北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案,经台北市卫生部门证实,这起“宝林茶室”米酵菌酸中毒案重症患者共7位,造成了6人死亡。
左右更多
以下视频来源于
福建疾控
2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食物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后产生的毒素。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中的一种高致病性亚种,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广泛分布特性,它能够污染多种食品,如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
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会产生米酵菌酸,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家庭自制谷类发酵制品(玉米面、酸汤子和糯玉米汤圆粉等),以及经过长时间泡发的银耳和木耳,这些也是米酵菌酸污染的高风险食品。
3
米酵菌酸有多毒?
“米酵菌酸”无色无味,超级耐高温,1毫克即可致命,无特效药可解。
一旦食用,30分钟-12小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首先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严重的会进一步发展到肝功能损害、意识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疑似中毒”应尽快催吐,及时就医。
4
把好四“关”,杜绝米酵菌酸中毒!
(图源:福建省疾控中心卫检所)
总之
食品安全无小事
别因为“吃一次没事”的想法
而后悔终身!
来源:福建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所、健康科普
编辑:谢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