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五月吃一瓜,中药不用抓”,立夏后多吃它,一利尿,二排毒,三消肿,四助眠,鲜嫩营养高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最食人间烟火色,且以美食慰风尘。"妈!这西葫芦包子也太绝了吧!"我儿子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竖大拇指,旁边的老公已经默默把第三个包子塞进嘴里。看着空了大半的蒸笼,我得意地晃了晃手机:"这都是跟楼下王奶奶学的,人家说五月吃这瓜,药罐子都闲得发慌!"
大清早的菜市场,西瓜堆成小山,黄瓜顶着黄花,丝瓜弯弯扭扭排排坐。但老饕们都知道,角落里水灵灵的西葫芦才是这个季节的"隐形冠军"。王奶奶挎着竹篮跟我咬耳朵:"别看它绿油油不起眼,这时候的茭瓜嫩得能掐出水!"
要说我家最近餐桌上的常胜将军,清炒西葫芦绝对排前三。这道菜简单到离谱:油锅烧得冒青烟,拍两瓣蒜扔进去爆香,西葫芦切块儿"哗啦"倒进去,
大火翻炒三十秒撒把红椒丝,临出锅淋点生抽。关键秘诀在于火候要猛,动作要快,炒出来的西葫芦片外缘微微焦黄,中间还是脆生生的,混着红椒的鲜辣,浇在米饭上能扒拉下去两大碗!
清炒西葫芦也有讲究:千万别焯水!直接生炒才能保留脆嫩口感。刀工不好的也别慌,就用削皮刀削成薄片,炒出来反而更入味。最近还开发了新吃法——西葫芦鸡蛋饼,擦成丝的茭瓜拌上面糊,平底锅煎得两面金黄,我家挑食的闺女都能连吃三块。
但要说终极吃法,还得是西葫芦包子。我专门跟楼下山东大姨偷师: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剁成石榴籽大小,西葫芦擦成丝用盐杀出水,挤干后和肉馅搅在一起。重点是要加勺现炸的葱油,面皮要擀得中间厚四周薄,蒸出来的包子咬一口,肉汁混着西葫芦的清甜在嘴里爆开,我家那口子说这味道"给个县长都不换"!
第一次做西葫芦包子翻过车的人举个手!记得我当初把西葫芦丝切太细,蒸出来成了糊糊馅。后来才悟到秘诀:擦丝器要用最粗的孔,杀水后要像拧毛巾那样使劲攥,拌馅时先倒油锁住水分。现在每次掀开蒸锅,看着白白胖胖的包子在雾气里探头探脑,特有成就感。
要说西葫芦最让我满意的地方,还是它"百搭"的属性。炒肉片时垫底,煮面条时当配菜,甚至切条蘸酱当零嘴。有次家里来客人,临时用西葫芦丝、胡萝卜丝拌了个凉菜,淋上芝麻酱居然被夸"比饭店还好吃"!
昨儿个碰见王奶奶,她挎着菜篮子笑呵呵:"看你这气色,最近没少啃西葫芦吧?"我摸着明显小了一圈的腰围直点头。要说这五月最该囤的,既不是空调也不是冰棍,而是菜市场里水灵灵的西葫芦。毕竟能让人心甘情愿吃三碗饭的蔬菜,可不是天天都能遇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