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湿热,本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恶心、胃胀等不适症状更易反复发作。马淑华指出,想要安然度过夏季,除了规范治疗,饮食上的禁忌与调养尤为关键。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是后天之本,夏季湿邪困脾,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胃部负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马淑华推荐的夏季饮食要点。
一、夏季恶心胃胀频发的中医根源
在中医理论中,萎缩性胃炎常被归为 “胃脘痛”“痞满” 范畴。夏季主气为 “暑”,且多挟湿邪,《黄帝内经》有云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指的便是夏季湿邪易伤脾胃阳气,影响运化功能。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处于相对虚寒的状态,湿邪一旦入侵,就会像 “泥潭” 般阻碍脾胃气机,导致胃气上逆引发恶心,气机壅滞造成胃胀。再加上夏季人们偏爱冷饮、瓜果、烧烤等食物,进一步损伤脾胃,使得病情雪上加霜。
二、严格忌口!这些食物碰不得
马淑华强调,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夏季饮食上需严守禁忌,才能避免刺激胃部,加重不适。
生冷食物: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凉拌菜等生冷食物要坚决远离。这类食物会直接削弱脾胃阳气,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加重恶心、胃胀症状。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西瓜,即使再解暑,患者也应浅尝辄止,最好将其放置常温后少量食用。
辛辣油腻之物:辣椒、花椒、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大量分泌,加剧胃部炎症。同时,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让胃胀感更明显。像麻辣小龙虾、炸鸡腿这类美食,患者需忍痛割爱。
高糖产气食品:甜饮料、蛋糕、红薯、豆类等食物,在胃内消化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容易引发腹胀。而且高糖食物会改变胃内环境,为有害菌滋生提供条件,不利于胃部恢复。
三、科学调养!三步吃出好脾胃
1. 辨证选食,精准调养
马淑华指出,根据不同体质和症状辨证选择食材,才能事半功倍。
脾胃虚寒型:常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手脚发凉等表现。可多吃温补脾胃的食物,如羊肉萝卜汤,羊肉性温,能温中健脾,萝卜消食导滞;小米红枣粥也很不错,小米健脾胃,红枣补气血,二者搭配能温暖脾胃,缓解不适。
脾胃湿热型:若出现胃脘胀满、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等症状,应选择清热利湿的食物。例如冬瓜薏米老鸭汤,冬瓜利水消肿,薏米祛湿健脾,老鸭滋阴清热,三者结合可有效清除脾胃湿热;凉拌苦瓜也是不错的选择,苦瓜性寒味苦,能清热降火,但需注意烹饪时少放调料,避免刺激胃部。
肝胃不和型:表现为情绪抑郁、嗳气频繁、胃脘胀痛。佛手陈皮茶是绝佳饮品,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用它们泡水代茶饮,能调节情绪,缓解胃部胀痛;此外,多吃些萝卜,无论是清炒还是做成萝卜汤,都有助于顺气消食。
2. 遵循饮食原则,减轻胃部负担
除了选对食材,日常饮食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将每日三餐拆分为五到六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这样能让胃部持续保持适度的消化节奏,减轻负担。
细嚼慢咽:吃饭时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减少胃部研磨食物的工作量,缓解胃胀。建议每口食物咀嚼 20 - 30 次。
饮食清淡易消化:以蒸煮炖的烹饪方式为主,减少煎炒炸。主食可选择山药粥、南瓜粥、软面条等;蛋白质来源优选鱼肉、鸡肉、豆腐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不会给胃部造成太大压力。
3. 食疗方助力,缓解不适症状
马淑华分享了几款实用食疗方,方便患者在家调理:
茯苓芡实山药粥:取茯苓 15 克、芡实 15 克、山药 30 克、粳米 100 克。将食材洗净,一同煮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山药健脾益胃,此粥适合脾胃虚弱、大便溏稀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
生姜红糖饮:生姜 3 片,红糖适量。生姜切片煮水,加入红糖搅拌均匀。生姜温中散寒,红糖益气补血,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恶心、胃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尤其适合晨起或胃部不适时饮用。
山楂麦芽茶:山楂 10 克、炒麦芽 10 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山楂消食化积,麦芽行气消食,二者搭配能促进消化,缓解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
四、生活细节配合,养护脾胃更有效
饮食调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中的细节也不容忽视。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避免腹部受凉;饭后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也至关重要,焦虑、紧张等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可通过听音乐、练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马淑华提醒,萎缩性胃炎的调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夏季更要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坚持科学调养。若恶心、胃胀等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胃痛加剧、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