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要说中国哪个省份的人个性鲜明,湖南算一个。
如果说的通透一点,就是敢为天下先。
但湖南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鲜明的标签,那就是,霸得蛮的湖南人,已经成功抢占了零食业的半壁江山。
媒体报道,早在2021年,湖南休闲食品年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休闲熟食年产值全国占比超60%。
中国休闲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诞生于湖南,中国零食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湖南。
早前,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盐津铺子、绝味食品入榜。
谈起零食,旺旺、绝味、卫龙、麻辣王子、盐津铺子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都和湖南离不开关系。
此外,《2024CNPP零食店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显示,零食店品牌全国十强中,注册在湖南的有4家——零食很忙、爱零食、零食优选和戴永红,排名第五的零食有鸣老板也是湖南人。
目前,湖南拥有3家休闲食品上市公司,其中盐津铺子是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劲仔食品是深海小鱼第一股。
2023年,平江食品产业产值达400.7亿元,麻辣王子一家产值就超过10亿元,当地正在规划打造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湖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292家,营业收入5964.1亿元。其中休闲食品板块增速很快,业界形成了“休闲食品看湖南”的说法。
可以说,湖南掌控了中国零食品牌TOP10的“半壁江山”。
为什么湖南的零食这么牛?
近年来崛起的真相又是什么?
对此,亿欧网杜心怡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湖南的零食成功:一半靠口味,重口味征服世界;一半靠颠覆,零食量贩打通购买欲。
不得不说,零食赛道已经进入到了新型消费驱动的新阶段。
无论是针对年轻人的谷子经济、演唱会经济,还是泛大众化的文旅消费,以及各种首发、首店,都在刺激消费,提振消费频次、挖掘新型消费的增量市场。
零食行业出现了颠覆式创新,用小卖部的方式走平价化打法,形成专卖零食的连锁小商超,并覆盖到社区。
这一点和同样覆盖到社区的买菜电商非常相似,只是平移到线下。
从而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为代表的量贩零食,构成了零食的新消费赛道。
这种零食+胖东来的缩水版“中商超”体验,极大的刺激了零食消费的扩容和增频。
低价+平替+规模覆盖,是其颠覆式创新的核心打法。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零食品牌都在强调数字化管理,这其实并不值得夸耀。
数字化管理只是对流程进行优化,让扁平化的渠道能够更好的“降耗”,同时对消费画像进行精准分析,让整个产业链的效能更佳。
但仅仅靠数字化管理,只是提高管理能力,也不可能变成护城河。
而零食企业之间的争锋,更多则是营销环境,用模式去打开更多消费场景。
零食行业可以复制新茶饮的经验,用中国口味去打开全球市场,或者说,用重口味征服世界。
量贩零食在湖南为爆发奇点,并非没有原因。
恰恰是湘菜的香辣重口味餐饮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让同样主打香辣的量贩零食们可以快速扩张,而同样可以形成口味上的国潮,去全球攻略。
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原味,又适应各地饮食习惯,逐步改变当地口味,将是关键的技术壁垒。
只能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对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全生命周期管控,目前而言,并无其他最优解。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新尝试,比如做咖啡,做宠物食品等等,依然是“中商超”的打法,在大食品概念下,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换言之,未来零食行业都会走向全品类、中商超(比小卖部大,比专卖店多,比大商超小),即:
更好的利用自己的连锁布局,在零食之外,给于用户更多的量贩选择,本质上酒水冻品、短保烘焙也属于泛食品概念。
而唯有如此,才能在消费者消费频次逐步稳定后,加大坪效,也增加消费品类,属于有益尝试,也是在自身边界辐射范围内的小步跨界。
这一点上,湖南已经“敢为天下先”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