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荔枝又熟了。
作为一名在湖北的广西人,不由开始想念“躺在树上张嘴就能吃上荔枝”的那一口新鲜。
于是乎,我开始研究,一箱荔枝从“两广”的枝头摘下后,需要多久才能送到武汉。
要知道,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里,唐代小吏李善德把岭南的鲜荔枝送达长安,跨越五千里,花了11天。
而现在,我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答案——1天内。
如果从广州南站出发,高铁4小时内能到达武汉;如果从广东湛江吴川机场出发,数小时后,搭载以吨计荔枝的货机,就将降落在湖北鄂州花湖机场。
加上前期的采摘和后期的分销等环节,一颗新鲜荔枝从“两广”枝头到湖北人民餐桌,最快只需要24个小时。
▼ 2025年6月22日,广东茂名,工人将采摘的荔枝分拣装箱。图/视觉中国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荔枝,对运输速度和冷链网络的要求极高。
最近公布的一份国家级名单,就与此密切相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广州、杭州、盐田等19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
至此,5批名单累计覆盖31个省,将105个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名单,完成《“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目标。
其中,坐拥全国第一座货运机场、致力于“九州通衢”的湖北,又扮演着什么样的作用
【1】
冷链物流是一个直接链接到我们的餐桌,关系到我们健康的产业。
一方面,我们每顿都需要吃的水果生鲜,比如荔枝和海鲜,要吃“活的”、吃“鲜的”,就不得不依赖冷链的运输;
另一方面,一些特殊药品比如疫苗的运输、储存、配送,也要建立在高效的冷链基础上。
但在五年以前,荔枝等对运输效率要求极高的水果很难完成远距离的运输。
广西南宁、钦州是荔枝的主要产区。
端午前后,就到了广西荔枝成熟的季节,13.75米长的半挂冷藏车,载满半人高的冰块和印着荔枝图样的泡沫箱,驶入乡镇的街头巷尾。
大型冷藏车、冰块、泡沫箱,构成了广西荔枝向外运输的早期冷链物流模式——荔枝被送到商贩处后,经过筛选、称重,随后装入白色塑料袋,抽真空、再装入铺了冰块的泡沫箱,最后打包、装车运走。
这种传统的冷链物流模式仅能维持4到24个小时的保鲜效果,而且主要依靠货车实现短途运输。
有学者调查表明,2018年到2020年,受冷链物流模式的制约,广西的荔枝有约30%在本地销售,约65%在省内或邻省销售,仅有5%供应到较远的北方地区、国外地区。
▼ 南宁市民正在采摘荔枝。图/视觉中国
不仅是广西,当时我国整体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量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规划》指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
2020年,我国开始着手布局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并公布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以下简称“名单”)。
这一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800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
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谁进入首批名单,谁就抢占了布局冷链物流的主动权。
首批共有17座城市,武汉入选。
第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成了全国冷链物流的主框架。
此后,湖北在全国冷链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地位逐渐凸显。
▼ 花湖国际机场顺丰转运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荔枝快件。图/花湖机场
2022年,我国提出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其中就有3条经过湖北。
同一年,第二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公布,冷链网络向中西部深入到特色农产品产区,衔接中西部的宜昌入选。
2023年,襄阳入选。湖北汉襄宜“金三角”均加入全国的冷链物流大格局。
2024年,鄂州入选,为湖北的冷链网络补上“空中拼图”。
至此,一个链接全国的冷链物流枢纽在湖北形成。
【2】
湖北冷链物流的建设成效,很快体现在了实践中。
6月30日,家人从广西老家给我寄出一箱荔枝。物流消息显示,18时25分,快件完成分拣后正式发出,7月1日18时05分,我接到了快递员的派件电话。
刚好24个小时。
开箱后,荔枝叶子仍旧翠绿,果子的色、香、味也跟从树上刚摘下来时没什么区别。
这是一箱“打飞的”来的荔枝,从南宁吴圩机场直接送达鄂州花湖机场,走的是新开通的“南宁—鄂州”荔枝航线。
今年荔枝季,花湖机场共开通了四条荔枝航线,触达广东、广西、海南这三个荔枝的主产区。
▼ 花湖机场。图/视觉中国
花湖机场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已开通102条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达86.5万吨,位居全国第5位。
强大的货运能力,为湖北的冷链物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荔枝航线开通后,每天有近50吨被送达花湖机场。这些荔枝除了供给湖北和周边省市外,还会经过花湖机场运往全国各地,包括35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
快递小哥告诉我,同样一箱荔枝从岭南经过花湖机场到乌鲁木齐,用时也不会超过28个小时。而10年前耗时超过3天。
花湖机场强大的集散能力解决了这个难题。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城市群都在花湖机场的1.5小时飞行圈内。
这也意味着,从花湖机场出发,可以快速触达我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中午装机的荔枝,傍晚就能通过鄂州发往全国。
这解决了冷链物流的第一大要求:快。
但,武汉的夏天气温直逼40摄氏度,如果到达当天荔枝没能完成配送,又该怎么办?
快递小哥表示,那快件会被送到邻近的冷库储存。
我国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终端三大环节。简单概括就是:上游保障仓储、中游负责流通、下游连接消费。
花湖机场解决的是中游的流通环节。而一座城市的冷链基础,会更具体地体现在上游的冷库建设上。
▼ 武汉主城区最大冷链仓储项目。图/视觉中国
2024年,武汉冷库总容量超过了120万吨。
这在中部不算一个突出的数字。郑州曾经立下目标,到2025年全市冷库总库容达到400万立方米(约合400万吨)。
不过,武汉也在积极发力。
去年,武汉市级财政安排了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20个以上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的建设。
今年,武汉又印发《2025年度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 物流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对完成新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的单个主体最高补贴比例可达到设施总造价的50%。
在更早的2017年,武汉已经布局了省内最大的冷链仓库——武汉万吨·华中冷链港项目。
今年5月,华中最大的单体冷链交易园区——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首仓也已经开仓运营。
距离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仅6公里的中交四航冷链园,则覆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是华中地区首个现代化全功能多业态的冷链智慧产业园。
随着这一套全产业链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从湖北出发,冷链食品实现最快24小时达全国、48小时达全球。
【3】
但无论在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要为地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将是最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主要还是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密度更高的区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发布的冷链物流百强名单中,上海有16家,北京和广东各有13家。
“三通一达”、京东、邮政、顺丰等老牌企业已然为北上广的冷链物流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粮食大省也在冒尖。
河南(9家)、山东(8家)、湖南(6家),四川、江苏则分别有5家。
同样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湖北,虽然缺乏冷链物流的龙头产业,却拥有着庞大的生态基础。
2024年湖北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与数智化能力重大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透露,湖北A级物流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今年投用的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为湖北吸引了300家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
▼ 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图/湖北日报
这些生态,在近年已经吸引了中通、申通、韵达等物流龙头的布局。2022年花湖机场开通运营后,湖北更是与顺丰水乳交融。
长期以来,湖北将冷链物流的建设放在关键的位置。
湖北省商务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090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到,省里对成功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主体给予一次性1500万元的奖励。
而近三年,湖北还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安排省预算内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的完成,湖北也已经初步实现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在,是时候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培育属于自己的领军企业上了。
九派新闻记者陈冬艳 实习记者赵子瑶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