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到底好在哪里?对比其它香型白酒优势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是“三高两长,三多三低一少”,三高就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摘酒,两长是酿造时间长、贮存时间长;三多就是曲药用量多,烤酒轮次多,粮食消耗多;三低投料水分低,曲药糖化率低,出酒率低,辅料少。
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份酱酒13宗“最”,还补充了接酒温度最高,轮次酒酒精度最低这些优势,还挂在店里。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自己的内心能量的不断增强,我现在可以坦诚的说,这些大都是站在酱酒的立场来总结的所谓“优势”,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
酱酒(只限于坤沙工艺)确实更耗时耗力耗材,但你要说这些就直接决定了酒的好坏,好像也有一点牵强,就像你花了一天做出来的ppt没有别人一个小时的做得好,老板不仅不会表扬你用心,还会批评你效率低,浪费公司资源。同样,用料繁琐的佛跳墙就一定比清水煮白菜更美味吗?那也不绝对。
所以我认为,香型之间没有高低优劣,各有特色、各美其美而已,喜欢啥就喝啥。
还有一点,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喝酱酒做酱酒,可能真的并不是大家懂酱酒觉得酱酒有多好,而是喝酒的好面子,毕竟茅台喝不起,那就喝点和茅台沾边的;而一部分做酒的也无非是觉得酱酒比其他白酒利润高、有钱赚罢了。
我17年去的茅台,在此之前都不喝白酒,所以最早接触的白酒就是酱酒,先入为主也好,缘分到了也好,我确实喜欢酱酒也在做酱酒,但我觉得真正的喜欢不是一味的说好,真正的自信更不是只能听好话,真话才是真爱,客观理性才是真正自信。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