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菜市场,碰到张阿姨在鸡蛋摊前转悠半天,最后叹了口气又走了。我凑过去问咋回事,阿姨皱着眉说:“现在这鸡蛋啊,真不敢随便买了。前阵子听人说,有人造的鸡蛋,成本才一毛一个,你说吓人不?”
我当时心里也咯噔一下。咱们天天吃鸡蛋,要是吃到这种不靠谱的,那可咋整?回来我就琢磨着,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不光是人造鸡蛋,还有些看着正常的鸡蛋,其实也得多留个心眼。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人造鸡蛋。其实这东西我还真没亲眼见过,但听做食品检测的朋友讲过一些。据说外壳看着跟真鸡蛋差别不大,就是摸起来有点发滑,不像真鸡蛋壳那样带着点细小的颗粒感。敲开之后更明显,蛋黄蛋清混在一起,不像真的那样界限分明,闻着也没啥鸡蛋该有的腥香味儿。
朋友说,这种人造鸡蛋大多是用明胶、色素、氯化钙这些东西做的,吃了没啥营养不说,要是卫生不过关,还容易闹肚子。不过好在这东西成本虽低,但制作起来也挺麻烦,市面上其实不算特别多,咱们买的时候多留意就行。
除了这种 “冒牌货”,还有几种正经鸡蛋,我觉得也得少吃,或者说买的时候得挑仔细了。
第一种就是那些看着特别干净,一点污渍都没有的 “过分干净蛋”。你想啊,母鸡下蛋的时候,难免会沾点鸡粪啥的,正常鸡蛋壳上带点痕迹才真实。有些商家为了好看,会用化学药剂清洗,虽然看着干净了,但蛋壳上的保护膜也被破坏了,细菌反而更容易进去。我上次买过一回,看着亮闪闪的,结果放了两天就坏了,剥开一股子怪味儿。
第二种是裂纹蛋。有时候咱们买鸡蛋,可能没注意看,回家才发现蛋壳上有小裂纹。这种蛋啊,哪怕裂纹再小,也别吃了。空气里的细菌早就顺着缝钻进去了,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坏得特别快。我有次就图便宜买了一兜打折的裂纹蛋,想着赶紧吃没事,结果炒出来有股子酸味,全倒了,白浪费钱。
第三种是散黄蛋。这种蛋敲开之后,蛋黄不像正常的那样圆滚滚的,而是散开了。要么是存放时间太长,要么是运输的时候被剧烈晃动过。偶尔一个可能还行,但要是一整盒里好几个都这样,那肯定是不新鲜了。我妈以前总说,散黄蛋打汤也行,后来听医生说,这种蛋里可能已经有细菌繁殖了,还是别冒险的好。
第四种是粘壳蛋。就是剥蛋壳的时候,蛋白紧紧粘在壳上,扯都扯不下来。这大多是因为存放时间太久,蛋黄膜变脆了,才会粘在壳上。有时候蛋头上还会有小黑点,那就是细菌开始滋生的迹象。我上次剥这种蛋,费了老半天劲,最后蛋白坑坑洼洼的,看着就没胃口,直接扔了。
第五种是那些特别便宜的 “无名蛋”。就是没有任何标签,不知道是哪个养殖场出来的,也不知道存放了多久。有些小贩会说这是 “自家养的土鸡蛋”,卖得还不便宜,但你细问,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种蛋来源不明,风险可不小。我邻居就买过,说吃着有股怪味,后来再也不敢买了。
其实买鸡蛋这事儿,也没那么复杂。我平时就认准正规超市或者靠谱的菜市场摊位,挑那些蛋壳有点粗糙,拿起来沉甸甸的。买回来放冰箱冷藏,别洗,吃的时候再洗。这样既能保证新鲜,又能减少细菌滋生。
可能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讲究,以前啥鸡蛋都吃也没事。话是这么说,但现在咱们对吃的要求不是更高了嘛,多注意点总没错。毕竟鸡蛋是咱们餐桌上的常客,吃得放心才能吃得舒心,对吧?
最后啊,希望大家都能买到新鲜又好的鸡蛋,吃得健康又安心。要是觉得我说的这些有点用,就动动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说不定以后还能给大家分享更多生活里的小窍门呢,祝大家都顺顺利利,财源滚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