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曾经有多牛,在明清时期,徽商鼎盛时的总资本比清朝半数国库还多,跟随着徽商的辉煌成长,徽菜也是风靡天下。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川菜、粤菜、湘菜早已火遍全国,甚至连小众的云南菜、江西菜也在短视频时代崭露头角。
但是徽菜却始终火不起来,始终“困在安徽”,在外地市场更是难觅踪迹,徽菜并不难吃,反而是很美味,但是为啥走不出安徽呢?
直到最近暑假,我带着孩子去安徽旅游了一趟,品尝了地道的臭鳜鱼、毛豆腐等徽菜之后,才终于明白:徽菜走不出安徽,背后有4个真相太扎心了。
1、宣传不够,知名度太低
虽然大家都知道八大菜系,但是往往只记得川菜粤菜湘菜,其他的菜系知名度都很低,提到川菜,大家立刻想到火锅、回锅肉;说到粤菜,烧腊、早茶深入人心。
但如果提到徽菜,可能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更想不起徽菜有啥代表菜了,徽菜以皖南地区为核心,讲究“重油、重色、重火功”,但相比川菜、湘菜的知名度,徽菜的宣传不够,知名度几乎没有。
川菜有海底捞、小龙坎,粤菜有点都德、广州酒家,但徽菜几乎没有大型的徽菜餐馆品牌,虽然安徽的黄山、徽派建筑闻名全国,但徽菜却很少被提及,甚至本地人都不会像外地人宣传徽菜。
2、口味独特,外地人吃不习惯
徽菜里最出名的一道菜就是臭鳜鱼,堪称“徽菜里的螺蛳粉”,对于安徽本地人而言,臭鳜鱼是非常美味的,百吃不腻。
臭鳜鱼是通过腌制发酵,带有浓郁的“臭味”,类似臭豆腐,但比臭豆腐更浓烈,还有毛豆腐,顾名思义就是表面长毛的发酵豆腐。
这些特色菜肴,很多游客一听名字就摇头,哪里还有食欲,即使鼓起勇气尝试,也可能被这股特殊的味道给劝退了。
3、徽菜是“散装的”
安徽地理上分为皖南、皖北、江淮三大区域,虽然名义上都是安徽,但其实安徽跟江苏一样,非常的散装,各大的饮食差异很大。
比如皖南以徽州为代表的地区,名义上是安徽菜的发源所在地,重油、重色、重火功,如臭鳜鱼、胡适一品锅。
而皖北地区,靠近河南、山东,面食为主,比如牛肉汤、烧饼;江淮地区介于南北之间,口味较中和,比如合肥小龙虾、三河米饺。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安徽菜没有统一特色,不像川菜“麻辣”鲜明,徽菜内部差异太大,外地人根本搞不清“正宗徽菜”是什么。
比如臭鳜鱼在黄山一个做法,在合肥另一个做法,甚至不同饭店味道都不一样,难以形成稳定认知。
4、 创新不足
徽菜的代表作,数来数去就是臭鳜鱼、毛豆腐、胡适一品锅等几道经典菜肴,几十年不变,缺乏创新菜肴,难以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比如川菜有冒菜、串串、钵钵鸡等不断推陈出新,湘菜有辣椒炒肉,小龙虾等创新菜肴,而徽菜似乎停留在“古早味”,菜肴上没有适度创新。
再加上安徽人也是热衷于考公,不喜经商,性格上过于低调,安徽人似乎更关注本地人吃得好就行,不像长沙、成都那样拼命打造“网红美食”,导致徽菜缺乏话题度。
对比川菜、粤菜而言,它们的口味更普适,辣、鲜、香都容易被接受,而徽菜的“臭”和“发酵味”天然筛选了受众,导致难以走向全国。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