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菜市场的人,多半会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猪肉总平平整整地躺在案板上,一刀一刀切着卖;可牛羊肉却大多挂在铁钩上,晃晃悠悠的。都是肉,为啥摆法差这么多?卖肉的老板说,这里面藏着好几层门道,听完总算明白了。
一、摆得不一样,是为了让你更想买
买肉时,谁不挑挑拣拣?猪肉的肥肉多,要是像牛羊肉那样挂起来,白花花的肥肉垂着晃眼,看着就腻,顾客说不定就转身走了。所以老板们都把猪肉放案板上,特意让瘦肉面朝上,肥肉藏在底下,看着清爽利落,让人觉得 “这肉挺瘦,划算”。
可牛羊肉就不一样了。它们瘦肉多、脂肪少,挂起来的时候,肉的纹理清清楚楚,沉甸甸的一块垂着,看着就厚实实在。顾客老远瞅见,就觉得 “这肉品质好”,忍不住想凑近看看。老板笑着说:“挂着卖的牛羊肉,光看卖相就能多吸引三成顾客。”
二、怎么摆,得看好不好切
牛羊肉的骨头架子大,能剔出来的肉比猪肉少多了。比如牛肋条、羊腿肉,每个部位的口感差不少,顾客常指定要某块肉。挂起来卖就方便多了 —— 肉吊在那儿,哪个是里脊,哪个是牛腩,一眼就能看清,顾客指着要哪块,老板拿刀子顺着骨头缝一划就下来,省得翻来翻去地找。
猪肉就没这麻烦。它肉多骨头少,买的人大多要剁成块、切成片,比如做红烧肉得剁方块,包饺子得绞肉馅。放案板上最顺手,老板抡起刀 “咚咚咚” 几下就能切好,要是挂着,剁的时候还得举着刀,又累又慢。有老板说:“猪肉一天能卖几十斤,放案板上切着快,不然顾客早等不及了。”
三、挂着卖,是给你看 “没注水” 的底气
现在买肉,大家最怕碰到注水的 —— 看着沉甸甸,其实一半是水,煮的时候缩成一小团。牛羊肉挂着卖,恰恰是为了让人放心。
要是肉里注了水,挂起来的时候,水会顺着肉的纹路往下滴,滴得案板湿漉漉的,谁都能看出来是 “打水肉”。那些敢把牛羊肉挂着卖的老板,其实是在说:“你看,我这肉没注水,挂再久也不滴水。” 可猪肉很少这么干,一来买的人多,二来注水猪肉就算平放,也容易被捏出水分,老板藏不住。
四、怕坏了,才得换着法儿存
牛羊肉价钱高,不像猪肉那样天天被抢着买,有时候一块肉得摆大半天。它们本身还有股膻味,要是老平放在案板上,压着的那面不透气,没多久就会发黏、变味,甚至长细菌。挂起来就不一样了,四面都通风,能多放几个小时,新鲜度差不了多少。
猪肉就省心多了。它价钱实惠,不管是炒肉片、包饺子,家家户户都爱买,刚摆上案板没多久就卖光了,根本等不到变质。老板说:“猪肉一天能周转好几回,放案板上随切随卖,新鲜着呢,没必要费劲儿挂起来。”
原来一块肉摆在哪儿,藏着老板的生意经 —— 既要让顾客看着顺眼、买着方便,还得保证肉新鲜、让人放心。下次去菜市场,再看案板上的猪肉和挂钩上的牛羊肉,说不定就明白老板的小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