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冰饭中的彩色小珠子让人充满食欲。
大暑来临,炎炎夏日,消暑冷饮往往成为市民游客的心头好。记者观察发现,在厦门街头巷尾,既有传承多年的传统糖水、烧仙草、四果汤,也有创新融合的台南椪饼冰淇淋、龙眼冰等新式甜品。
传统冷饮 做出新花样
前天,记者来到枋湖路附近的一家糖水店,店内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桂花香和仙草清香。“我是这家店老顾客了。”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放学就惦记着这口,虽然要绕路,但孩子吃得开心就值得。”操作台后,店员们一边制作桃胶豆酪一边介绍:“这份传统豆酪,我们创新推出了桃胶、金桂等五种口味。”
随后记者来到金湖路附近的一家烧仙草店,店内仙草茶中杯6元,大杯8元,是周边居民消暑的首选。店主告诉记者,碗装的招牌烧仙草更受欢迎,有椰汁、奶茶等五种口味,里面加了燕麦、椰果等八种配料,最特别的是加入了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脆啵啵,让传统甜品多了份新鲜口感。“我们宿舍每次都要组团来买,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二碗了。”厦门理工学院大三学生小曹举着快要见底的杯子对记者说。
石花膏也是厦门市民夏天的心头好。当天晚上9点左右,记者来到SM厦门城市广场一期附近的一家四果汤店,店员正用刮刀把石花膏削成细条,“最火的是凤梨和百香果口味的石花膏,每天不到傍晚就售罄了。”店员介绍:“传统的四果汤依然很受欢迎,我们准备了11种小料,顾客可以自由搭配。”
创意甜品 市民尝鲜忙
传统冷饮韵味悠长,新式甜品在创意与风味的碰撞中给市民带来别样惊喜。2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中山路附近的一家糕点店,店员取过一块形似小碗的传统台南椪饼作为基底,堆叠上绵密的冰淇淋球和各色小料。店员向记者介绍,这款创意甜品目前提供大红袍茶、香草海盐、铁观音茶三种口味。“我是厦门本地人,第一次吃到用椪饼装的冰淇淋。外面饼壳脆带焦香,像小时候吃的零食,配上冰淇淋和Q弹珍珠,口感奇妙!”市民林小姐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来到嘉莲街道的一家甜汤店。“芋泥龙眼冰、龙眼生椰糯米冰、龙眼冰马蹄爽,是我们今年改良的新品。”店主边制作边介绍,他将现刨的冰沙铺满碗底,放上龙眼肉、芋泥等小料。“老配方要传承,新创意也要支持。这龙眼冰保留古早味精髓,又合年轻人口味,我们老人也偶尔买来尝。”退休教师陈大爷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来到金山路附近的一家糖水铺。“我们特意改良了传统做法,让冰饭更有趣味性。这些彩色小珠子都是用本地槟榔芋和木薯粉手搓的,当天现做。”店员介绍。
最后,记者来到嘉禾路附近的一家酸奶店,开放式冷柜中整齐码放着芒果、草莓、蓝莓等水果,还有燕麦片、椰子片等十余种配料。顾客可自取透明杯,按喜好叠加食材,最后淋手工酸奶。“像在给酸奶做‘DIY穿搭’,孩子抢着选料,最后连碗都刮干净了。”正带女儿选购的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
专家提醒 冷饮怎么喝才健康?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林立群提醒,饮用冷饮要讲科学。
例如,石花膏、仙草等传统解暑食品虽适合夏季,但都属寒凉之品,过量吃会加重肠胃负担。
针对特殊人群,林立群特别提醒:儿童每日冷饮(包括石花膏、仙草制品)摄入量别超过100毫升;老年人可选常温酸梅汤、菊花茶等温和饮品;慢性胃炎患者尽量别喝冰镇的,以防刺激肠胃。
饮品选择上,她建议优先自制健康冷饮,如无糖绿豆汤、柠檬薄荷水,既解暑又避免市售饮料高糖问题。科学防暑,还需要适量补充淡盐水、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等,若出现持续头晕、呕吐等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
(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实习生 李慧 陈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