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有温度,TA的故事】“85后”乡村夫妻炒货创业“逆袭记”
创始人
2025-07-23 08:43:25
0

盛夏,走进道里区迎宾小区附近的“崔家大瓜子”总店,猝不及防的清凉感扑面而来。“炒货需要低温环境才能保持最佳口感。”“85后店主崔亮笑着解释。他和妻子李凤丽,如今已拥有6家门店、3个冷库,年销瓜子300吨,年采购原料达400万元。

15年时间,从街边小摊到成为连锁品牌,两人紧抓哈尔滨文旅热机遇,让“崔家大瓜子”香飘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在哈尔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肯吃苦、有想法的崔亮夫妇,用一把炒勺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也“炒”出了新时代创业者的精气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更“炒”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人生就像炒瓜子,火候到了自然就香了

“我的老家在绥化市平山镇下面一个叫西三千六百垧屯的地方,有点偏僻。”崔亮一边介绍一边实诚地拿出身份证,好方便记者采访记录。

和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十几岁时,崔亮就离家闯荡。在大庆建筑工地打工一段时间后,2010年崔亮来到了哈尔滨。因为有亲戚在南岗区摆地摊卖炒瓜子。看亲戚做,崔亮一点点出悟些“门道儿”后,在道里区顾乡大街支起了自己的炒瓜子小摊儿。

“也是为了养家,找一个门槛低的行业做起来。最开始,我们只有几百元的本钱,每个月租房子还得100元。”崔亮如今说起来是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

起早贪黑更是日常。凌晨一点,哈尔滨的街道还在沉睡,崔亮已经骑着小电瓶车穿梭在寒风中进货。回到摊位,和妻子李凤丽用木头柈子点燃炉火,在晨曦微露的四点多,第一锅冒着热气的瓜子就新鲜出锅。“那时候本钱少,50斤一袋的瓜子,炒完一袋有了回头钱才跑去拉下一袋料。”崔亮回忆。

“想把日子过好,就得把手头的活儿干好。炒货摊儿做出名堂来,就得脚踏实地琢磨。”支撑这份信念的,是他对技艺的执着——反复琢磨火候、配料,用真功夫留住顾客;更是为人父母的决心——把两个孩子从绥化老家接到哈尔滨,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从一袋袋瓜子开始积累,他们终于在道里区安了家,孩子也接了过来——楼下是飘香的炒锅,楼上是孩子的读书声。但那时,生活依旧艰难。夫妻俩带着年幼的孩子出摊,孩子因受凉患上肺炎,两万多的治疗费相当于他们三四个月的收入。“那会儿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生意做大!”这场意外,反而点燃了崔亮更大的斗志。

如今,当年的小摊已发展成连锁品牌,但崔亮依然记得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凌晨。那时他也未曾想过,人生其实就像炒瓜子,火候到了,自然就香了。

文旅热让炒货生意爆火,6个店铺一年进400万元原料

创业路上,崔亮夫妇始终秉持“踏实做事”的信念,但也随时迸发“抓住机遇”的魄力。从最初在哈尔滨本地进货,到后来直接对接内蒙古赤峰的优质瓜子产地,他们的生意版图随着视野的扩大而不断延伸。

为寻找更大客源,崔亮将摊位迁至道里区窑地头道街夜市。随着“崔家大瓜子”的名声渐起,每到傍晚,摊位前便排起长龙。尤其在冬季销售旺季,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收摊。生意的红火催生了批发业务,生鲜超市、饭店纷纷成为他们的固定客户。2022年,他们终于“退路进厅”,在夜市拥有了自己的门店,产品也从单一的炒瓜子扩展到坚果、果脯等多个品类。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冰雪季。一位网红博主偶然拍下店前排队的盛况,视频迅速在网络爆火。一些外地游客特地打车来到店里,想尝尝哈尔滨的炒瓜子究竟如何好吃。随着“5斤瓜子、3斤坚果全国包邮”业务的推出,店铺每天都要发出200多份快递,最远到达海南、广东等地。

如今,李凤丽的手机里有三万多客户的联系方式,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外地客人。有消费者反馈,回到单位上班给同事捎了一些,结果同事们也纷纷要买,很多人通过包装袋上的联系方式和二维码与“崔家大瓜子”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传播方式,让炒货店的客户群快速增殖。

有趣的是,一次崔亮、李凤丽带着孩子去北京玩,把爬长城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上。一位北京顾客点赞后询问:“是不是在北京开店啦?告诉我地址在哪里,我去买瓜子。”这个美丽的误会,让他萌生了进军一线城市的念头。

如今,“崔家大瓜子”已在哈尔滨拥有6家门店,多位于烟火气很浓厚的各大夜市附近;年进货量达300吨瓜子,光存货资金就需要400多万元。他们还租用了三个冷库和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大仓库。从夜市小摊到连锁品牌,这对夫妻用一把瓜子炒出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注册新商标,炒瓜子准备进军外地大市场

问及对于炒货店未来的目标,崔亮称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计划未来进军外地市场。如今,连17岁的大儿子都成了“品牌推手”,帮着父母制作短视频,让“崔家炒货”的名声通过网络传得更远。

当被问及经营和揽客秘诀时,崔亮道出了两个关键:一是始终如一的亲民价格——尽管内蒙古赤峰的优质瓜子原料已涨至每斤10元,他们仍坚持13-15元的零售价;二是独到的“炒功”秘诀。“最重要的还得靠口味。”崔亮告诉记者,炒瓜子技巧他也是边炒边琢磨出来的——根据不同瓜子特性,将火候精准分为小火七分熟、中火九分熟、大火十分熟,满足不同顾客对“焦香”和“浓香”等的偏好。

随着业务扩展,“崔家大瓜子”即将更名为“崔家炒货”。这个改变背后,是30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坚果、果脯等新品已占据半壁江山。为此,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炒锅,还引进了两万多元的专业烤箱。

崔亮的创业脚步从未停歇。每年,他都会前往长春、沈阳、广州等地考察市场。今年在沈阳发现的“爆浆薯条”,经他改良后已成为店里的新晋爆款。“现在家人都很支持我们”,崔亮欣慰地说,父母在老家经营着300多亩地和养殖场,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打拼事业。

2020年注册的“嗑嗑香崔家炒货”商标,承载着崔亮的品牌理想。从夜市小摊到即将进军全国市场,这位草根创业者正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只要坚持品质与创新,再小的生意也能成就大梦想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董艳春

图片和视频由被采访人提供

编辑:刘奕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零... 在繁忙的生活中,零食往往成为我们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过度依赖零食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百瑞赢点石智投分享:5个厨房小... 厨房是家庭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之一,但繁琐的烹饪过程常常让人望而却步。其实,掌握几个简单实用的小...
香飘十里还稳血压,厨房小白也能... “哎哟,王姐,你这厨房飘的啥子香哦?勾得我口水直淌!” 隔壁楼的李阿姨,循着一股独特的焦香味儿,探头...
武汉有哪些必打卡的美食街? 武汉的夏天,空气都烫嘴? 莫慌!武汉吖的“续命秘籍” 从来不在空调房 而在人声鼎沸的美食江湖里 万松...
川味番茄肥牛锅:有手就会的冬日... 寒风凛冽的冬日,来上一锅酸辣开胃、热气腾腾的川味番茄肥牛锅,瞬间驱散寒意!这道菜无需复杂厨艺,食材常...
原创 厨... 被低估的食材宝藏 在中华饮食文化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食材默默扮演着“黄金配角”的角色。鸡冠油和猪油渣...
一杯奶茶背后的文化出海路:中国... 越南河内街头,数十名蜜雪冰城加盟商聚集在总部前拉起抗议横幅;同一时间,巴黎塞纳河畔的喜茶快闪店里,法...
烘焙小白必看!挑选优质烘焙培训... 宝子们,烘焙的魅力谁懂啊!那一个个精致美味的蛋糕、香气四溢的面包,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很多小伙伴都怀揣...
从川蜀少年到中华名厨:夏云的烹... 在七台河市专家接待中心的后厨,清晨五点的灯光总为一个身影亮起。系着雪白围裙的夏云正专注地检查当日食材...
原创 解... 一罐腐乳背后的百年匠心传承 当揭开王致和腐乳那层红色封膜时,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浓郁的酱香,更是一段跨...
蛋香浓郁,口感细腻!五彩蒸蛋羹... 陕西五彩蒸蛋羹是一道家常美味,既简单易做又营养丰富。金黄滑嫩的蛋羹上点缀着鲜亮的配菜,不仅好看,更能...
原创 夏... 导读:夏天包饺子,韭菜白菜靠边站,学会这3种馅,一口一个真香! 在炎炎夏日,饺子这一传统美食依旧占据...
烘焙坊的烤箱:特应性皮炎平稳后... 黄油在碗里化成淡黄色的液体时,我盯着自己的手腕发呆。 去年特应性皮炎发作,手腕和小臂全是成片的小疹...
原创 烘... 为什么专业烘焙师都爱用混合奶油? 在烘焙的世界里,奶油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甜品的成败。和牧牛奶奶油乳脂...
当拉神的金船遇见伏羲的龙马:两... 清晨七点,开罗的阳光正爬上吉萨金字塔的尖顶。面包房的学徒阿努比斯揉着面团,陶盘里的发酵面团正随着他的...
你吃的鲈鱼早就不是鲈鱼了!大虾... 本文转自《千禧君》 爆炒牛蛙、清蒸鲈鱼、白灼基围虾……懒得夏天在家做饭的朋友们有没有去下馆子,而这几...
原创 剩... 每次用剩米饭炒饭都像是在玩"猜猜我是谁"?明明放的是米饭,出锅却变成一坨分不清你我的"饭团子"?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