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卖平台“价格战”下
奶茶低至几块钱
有消费者表示:
现在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喝奶茶
因为优惠力度太大忍不住狂下单!
近日,浙江的时先生
每天“0元购”奶茶喝太多
一天喝四五杯奶茶
结果喝成三高和痛风
时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次优惠力度太大了
不喝感觉浪费
结果喝进了医院
有网友表示
“过度喝奶茶消耗健康,
受害者是每个管不住嘴的人”
“奶茶自由”下的健康隐患 医生:急性痛风发作的年轻人增多
外卖平台“大战”引发了全民狂欢,“打工人干瘪的钱包也实现了奶茶自由”“每天睁眼就是满减”,网友纷纷下场“参战”,有些网友称自己一天能喝好几杯!然而,医生却在这场甜蜜风暴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健康隐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正在通过一杯杯奶茶悄然逼近年轻人,一大波“石头人”正在汹涌而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于水莲主任医师表示,近年来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痛风患者持续上涨,年龄越趋年轻化。“这两个月以来,我的专家门诊中痛风就诊患者明显增加,一上午接诊患者数量最高超过60人,痛风急性发作病例尤为集中。”
甜蜜陷阱:
奶茶成分中的“痛风推手”
痛风是一个跟饮食关系密切的疾病,其中,海鲜、大鱼大肉、喝酒会引起痛风,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高糖、碳酸等饮料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糖浆/果糖:隐形的尿酸催化剂
网传某品牌奶茶配方中,一杯500ml奶茶普遍加入了20~30g糖浆/果糖。其中,糖浆也是果糖的主要来源。你们以为的少糖少甜,实际上仍然是糖分超标。进入人体的果糖在肝脏中代谢,会增加腺苷三磷酸(ATP)的分解,生成生成腺苷单磷酸(AMP),进一步分解为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最终转化为尿酸,导致血尿酸升高。研究显示,每周饮用含糖饮料(包括奶茶)250ml的人群,痛风的患病风险即增加4%。
植脂末:双重打击的元凶
植脂末,是一种以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等)、糖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经喷雾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品。其制造工艺类似于奶粉,因此也被称为“奶精”,但与牛奶无关。植脂末用于制作奶茶,可提高奶茶的醇厚度和顺滑度。市售奶茶普遍使用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和磷酸盐。反式脂肪酸会加剧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状态会抑制尿酸排泄;磷酸盐则与尿酸竞争肾脏排泄通道,形成“双通道抑制”效应。
咖啡因:被忽视的脱水效应
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不容忽视,可能比咖啡还高。早在2017年,上海市消协曾对奶茶进行过一次抽查,发现27家奶茶店51个奶茶品种中,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所有样品中,每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270毫克,其中最高的为480毫克,相当于4杯咖啡(中杯美式)或8罐红牛。除了是打工人的续命配方,咖啡因还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导致血液浓缩,短时间内升高血尿酸浓度。对于已有尿酸结晶沉积的患者,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
小料:暗藏危机
广受欢迎的芝士奶盖,脂肪含量高达20g/份。其他小料,如珍珠、布丁等添加物常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芋圆、紫薯等淀粉类配料在体内最终代谢均为果糖。一份500ml奶茶的总糖分可达60-80g,远超WHO建议的每日25g限量。
如何健康喝奶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龚雄辉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表示,大量摄入奶茶会对身体带来损害。奶茶中含有大量糖分,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标榜“零糖”也暗藏甜味剂风险,影响代谢;奶茶中含咖啡因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龚雄辉提醒,要控制喝奶茶的量和频率。
那么如何健康喝奶茶呢?
在购买奶茶的时候注意配料,尽量避免添加植脂末制作的饮品,警惕果葡糖浆、炼乳等高糖配料。
点饮料时尽量选择少糖、不额外添加糖。
此外,奶茶要现做现喝,从制作到饮用不超过2个小时,不要把奶茶等现制饮料存放在冰箱内隔夜饮用。若饮料口感、外观等有异常时,应立刻停止饮用。
对于追求健康但又喜欢奶茶口感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制奶茶,这样能够控制糖分和添加剂的摄入。想摄入甜食时,也可以选择摄入新鲜的水果代替奶茶、碳酸饮料等富含精制单、双糖的饮品。
在饮用后,建议通过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来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超重肥胖风险。
综合:河北新闻网微信、新华社、齐鲁晚报、第1眼新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