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兴”是上海的一个知名餐饮品牌,做的是本帮面,讲究和传承的是上海味道。
我也看到过它的实体店铺,门面好像不大,装修也不豪华,但是我记得招牌上就印着“本帮面”这样的字。“吴茂兴”给我的印象,或者说我对它的认识,也就这么些了。
我也没有进到它的店铺里去品尝过它一直在强调的本帮面,所以,味道如何,我不知道。
倒是在网购平台上看到过它的几款货品,但是我也没有买过。总觉得,去吃一碗“吴茂兴”的本帮面,或者下单买一款“吴茂兴”的货品,都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情,来日方长,不急的。
有一件事情,倒是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让我对“吴茂兴”更加刮目相看。
我看了近期的《好吃记得夸我》,在介绍“吴茂兴”的冷面,介绍它的历史,介绍它的品质,还请来了公司的市场推广来做嘉宾。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说他们公司为了保持和传承上海味道,特意注重“老味老方老人”,解释说,老味,就是不变的老味道。老方,就是流传下来的制作秘方。
那么,何为老人呢?解释说,就是老员工,原来的那些人,而且,为了秉持老味道,他们特意使用本地员工,所以他们公司里95%以上的都是上海本地人。这样的用人原则,让我很是感触。
上海本地味道,和人员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有关系的么?当然是有关系的,做食物也是要有感情的,有了感情,做出来的食物才会附上灵魂,才能让食客品尝到制作者的这一份感情。
我们现在都在吐槽,很多的上海老字号餐饮,都已经不是原来的老味道了,都走样了,变味了,不正宗了。而据老字号自己的员工说,是老师傅退休,新徒弟没继承到老师傅的手艺,也就是后继无人,现在的很多老字号,都是外地人在做的了,他们把这个只看作是赚钱谋生的手段,还指望他们做得出来上海味道?
做的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做出来的味道真的还是有区别的。
我印象深的,金杨路上的农贸市场里,开了一家社区食堂,我去买过几个菜的,没有一个是上海味道,真的就是吃不惯的。我当时还写文章说了,我说,这样没有一点上海味道的菜品的社区食堂,服务于本地人居多的社区,这生意还做得下去吗?不倒闭才怪呢。可不是嘛,大概半年后,这家社区食堂就关闭了。
所以,我是相信,本地人厨师和外地人厨师烧出来的菜,味道上还是有区别的。
我也相信,像“吴茂兴”这样的上海老字号品牌,本地人来做还是外地人来做,对味道的把控还是会有区别的,他们把上海员工的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样的良苦用心还是得到了回报的,也值得。